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85016
大小:57.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8《古文二则》教学案 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8《古文二则》教学案语文版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2、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教学重点: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难点: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正确理解课文主旨。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2.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二、学习过程【感知课文】1、说一说:一天,你正一个人在街上溜达。忽然,你发现
2、路边有一个钱包,里面有一千多块钱,而周围又没有人。这时,你会怎么办?请如实回答这个问题,不要不好意思.2、记一记《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选自《》,作者,字仲可,近代人,浙江杭州人。清朝光绪十五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是南社重要诗人。晚年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加过《辞源》和《中国人名大辞典》的编辑工作。其人好学不倦,勤于笔记,著述甚多。文中表现了蔡勉旃“”的高尚品质。3、读一读①学生读课文,不会读的生字词划上记号。②组内相互讨论,查阅工具书和结合下面注释解决字词的读音。③尝试练习读准下列生字词的字音。旃()璘()诺()敦()券()亡何()其人亡()愕()语()卒()辇()④学生再读课文,注意
3、文中的停顿。⑤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⑥开展小组朗读比赛。4、译一译①以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把文章口头翻译一遍,遇到疑难问题先与小组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②指名学生口头翻译。③尝试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重诺责()敦风义(敦:风义:)不立券()且父未尝语我也(尝:语:)归之()而翁知我(而:翁:)卒辇而致之(卒:辇:致:)亡何()愕然()以千金寄之()④翻译下列句子(1)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2)券在心,不在纸。(3)卒辇而致之。(4)重诺责,敦风义。5、讲一讲请一个朗读能力较
4、好的同学阅读课文。在他读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探究课文】1、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本文是如何体现蔡勉旃“重诺责,敦风义”的呢?3、文章题目《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中哪里体现了“坚”?蔡勉旃在本文中是怎样来证明自己的“坚的?请学生用文中的原话回答。4、怎样理解“券在心,不在纸”这句话?【拓展提高】1、在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诚信”?请你结合实际谈谈蔡勉旃的行为有什么现实意义。2、课下你能搜集一些有关金钱、诚信的故事、成语、名言警句吗?【课堂总结】“诚信乃做人之本”,是本文的主题,我们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一
5、个言而有信的人。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戴震难师》,积累文言词汇,学习阅读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章主旨,能顺畅朗读文言文,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2、培养质疑精神和探究思考的能力。二、学习过程:【感知课文】1、说一说:有一次,你正过河,小船超载,必须将船上的七件货物(健康、金钱、名誉、事业、诚信、自由、爱情)中的六件扔掉,只保留其中一件,你将如何选择?请说明理由。2.记一记《戴震难师》选自《》,作者,字若膺,号懋堂,朝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江苏金坛人。他是戴震的学生。戴震,字东原,清朝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清朝乾隆时候举人,做过四库馆的纂修,赐同进士出身。戴震是清朝
6、的大学者,他在声韵方面、历算方面、地理方面、经学方面,他都有渊博的论述,给中国的考证学,树立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文章写了戴震读私塾时难住老师的故事,表现了少年戴震的精神。3、读一读①学生读课文,不会读的生字词划上记号。②组内相互讨论,查阅工具书和结合下面注释解决字词的读音。③尝试练习读准下列生字词的字音。蕴蓄()就傅()塾师()师应之()几二千年()朱熹()④学生再读课文,注意文中的停顿。⑤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⑥开展小组朗读比赛。4、译一译①以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把文章口头翻译一遍,遇到疑难问题先与小组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
7、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②指名学生口头翻译。③尝试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是年()乃能言(乃:言:)何以()述之()应之曰()相去几何(去:几何:)此非常儿也()无以()就傅读书(就:傅:)日数千言不肯休()几二千年矣()蕴蓄()然则()④翻译下列句子(1)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2)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3)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4)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5、讲一讲请一个朗读能力较好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