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 (I)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 (I)

ID:45155782

大小:12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 (I)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 (I)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 (I)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 (I)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 (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2.唐朝武周(武则天统治)以后,大庄园制经济日益发展。安史之乱后,庄园制的形成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越来越多的自耕农成为地主的佃户。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经济继续繁荣B.

2、政府税收大幅下降C.军阀割据更加突出D.新的经济形态萌芽3.清初,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这从侧面说明(  )A.人身依附关系减弱B.佃农风险意识增强C.江南小农经济衰退D.清初土地兼并严重4.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B.精耕细作的需要C.耕牛的极度缺少D.小农经济局限性5.在南昌海昏侯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两盏雁鱼灯,不仅造型精美,而且使用时还可避免

3、房间空气污染,尤其令人惊叹。从雁鱼灯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中国人自古重视节能环保,在海昏侯时开始出现“环保灯”B.西汉雁鱼灯不仅工艺精湛,还体现了古人的智慧C.西汉海昏侯直接使用生活器皿当照明用具,一物多用D.为西汉列侯的车與制度做了全新的注释6.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在产盐区设置的盐官备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盐铁官营(  )A.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B.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基础C.推动了煮盐冶铁技术的发展    D.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7.唐朝后期夜市不断

4、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纭。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  )A.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    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8.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右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9.史学家樊树志在专著《晚明大变局》一书中指出: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

5、。这说明()A.“苏湖熟,天下足”格局正在形成中B.晚明政局变化影响了江南经济地位C.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最大的优势D.专业化市镇兴起促进了区域市场化10.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B.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C.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         D.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11.有人说:“帝王们也是‘经济人’,……社会

6、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据此,材料观点认为“重农抑商”政策(  )A.实现了其效用的最大化B.始终是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D.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12.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C.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D.重视近现代化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1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

7、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14.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15.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

8、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