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52140
大小:6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其始祖被全疆域人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在领域内不仅公侯伯子男的名位世袭,主持国政的卿及大夫也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材料最能说明,西周A.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C.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 D.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2、安作璋先生认为,“御史大夫的官位虽比丞相低,……但地位却十分重要”,“在法定制度上,他有着特殊的地位”,并“握有考课、
2、监察和弹劾百官之权,这种权利有时甚至超过丞相”。由此可见丞相与御史大夫的关系是A.御史大夫只是丞相的助手 B.御史大夫与丞相互不统属C.御史大夫与丞相密切配合 D.御史大夫与丞相相互牵制3、“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方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是A.监察制 B.皇帝制 C.察举制 D.郡县制4、据史书记载,汉武帝以后,名为诸侯王,实际辖地不过数县,等于列侯,其支脉疏远之人,更如一般富室了。“诸侯
3、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A.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B.诸侯王的利益得到保障C.平定了诸侯王的叛乱 D.“推恩令”的贯彻实施5、秦汉时期,当皇帝难以决断军国大事时,便召集群臣,商谈解决方案,并由丞相领衔上奏,供皇帝做出决策,这被称为朝议制度。朝议制度A.说明国家大事由群臣决议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有利于决策做到集思广益6、某朝一官员通过贿赂企图任宰相,皇帝同意了某官员的请求,并下诏“某可任宰”。时
4、任某部门的给事中行使职权,驳回诏书,依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明朝内阁 B.宋朝参知政事 C.唐朝门下省 D.清朝军机大臣7、“竹林七贤”是古代著名隐士,生活在魏晋时期,他们超然物外,不附权贵,才学突出,有学者认为,魏晋时期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大族家庭所垄断,个人出身对仕途影响较大,这种现象A.强化了中央集权 B.强化了宗族观念C.维护了分封体系 D.科举制走向衰落8、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
5、在的持久性。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最大的“合理性”应是A.封建政府人才选拔工作制度化 B.贵族垄断官场局面开始被打破C.底层知识分子社会流动均等化 D.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得以塑造9、宋真宗时,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上述现象不能反映A.三司是朝廷主管财政的部门
6、 B.宋代相权对君权形成了一定制约C.宰相和三司使是上下级关系 D.宋代部分官员具有“民本”思想10、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代A.相权得到加强 B.皇权得到削弱C.中书省独揽大权 D.中书省职能专一11、明朝嘉靖皇帝曾20多年不上朝,但明人说他“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斋居数十年,图迴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这是由于A.明朝社会秩序稳定
7、 B.君权与相权矛盾缓和C.选用得力大臣相助 D.内阁阁臣为皇帝服务12、1728年雍正帝命贵州按察使张广泗在黔东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张广泗带兵深入黎平府古州、都匀府丹江苗、侗等族村寨,设厅,置同知,理民事。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的土司,也交出世袭领地及土司印信,归政中央,改设村县。对改土归流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A.废除土司制度是历史的退步 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C.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D.增加了叛乱因素13、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
8、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挑帘军机”的出现A.说明了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B.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C.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 D.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14、《新全球史》说,梭伦以后的改革者走得更远,公元前6世纪晚期到公元前5世纪,雅典领导人不断增加平民参与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