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实验班,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实验班,含解析)

ID:45151236

大小:182.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实验班,含解析)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实验班,含解析)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实验班,含解析)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实验班,含解析)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实验班,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实验班,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实验班,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抨击秦的专制暴政B.否定中央集权制度C.肯定秦的郡县制度D.主张恢复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所说的含义是秦朝统一之后,废分封,行郡县,这是他做的有利的一面。因此作者是在肯定郡县制,排除D选项,

2、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秦国暴政;B选项材料主要针对的是郡县和分封的优劣,没有提及整体的中央集权制度,故排除。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名师点睛】所谓封建,应该为封土地、建诸侯。但我也感觉现在我们所说的封建和本义是错位的。现在的封建好像有传统的,和我们的民主自由相违背的东西。我们常说的还有封建家长制等等。封建社会,意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封建这个字的由来,马克思主义史家基于法律的论点,认为它主要强调划分土地所有权。目前一般将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做为对比。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

3、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可以看出,这种思想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B项符合题意。从材料中看不出有关“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A项不正确。“王权至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4、项不正确。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但是题干结尾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D项不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西汉列侯分为功臣侯、王子侯和外戚侯。据记载,高祖时期分封了147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很少;汉武帝时期共分封了75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却多达178人;武帝以后,共分封了功臣侯25人,王子侯201人。这反映了A.君主权力遭到削弱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军事战争基本结束D.分封制度得到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西汉时期功臣侯的分封数量越来越少,而王子侯的分封越来越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5、”,削弱王国实力,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削弱王国实力,不是削弱君主权力,A错误。材料说明是削弱王侯势力,不是说明军事战争的结束,C错误。材料中分封制遭到削弱,D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功臣侯不断减少,王子侯不断增加,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加强中央集权。4.以内侍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A.中朝内阁军机处B.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C.中朝中书门下军机处D.中朝内阁中书门下【答案】A【解析】试题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机构演变中皇帝的侍从秘书机构转变为国家正式政治机构的事例较多,结合备选项答案完全符合上述特征的是B项,AC两项中中书门下省不是皇帝的侍从秘书机构而是宋代的最高行政机构,D项中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族贵族的联席会议,也不属于皇帝的侍从秘书机构的范畴。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体制的演变·中央官制5.“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B.皇帝的权力受到

7、宰相的制约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D.谏官的职责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宰相的建议听取不听取在于皇帝,谏官的意见听不听在于宰相,皇帝的得道失道则要听取谏官的。三者之间相互制衡,谏言才能起到作用。谏官,是用来约束皇帝言行的,不是用来约束宰相的,D符合题意。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题干没有体现,排除A;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皇帝的权力不会受到宰相的制约,排除B;题干提及的是谏议制度,不是监察制度,排除C。故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谏议6.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广东对外贸易

8、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