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49896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I)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D.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2.
2、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是因为这次革命 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主张 B.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国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3.下边图片与下列哪些方面有关 ①国共关系 ②红军创建 ③中共诞生④抗日战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4.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其“推动”主要体现在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③显示了
3、新阶级力量的作用 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5.观察右图邮票,该邮票的发行主要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爆发多少周年?第14题图A.28周年 B.29周年 C.17周年 D.36周年6.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社会的贫富分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4、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7.毛泽东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关于当时孙中山遗志即将实现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B.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D.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8、“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了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进军井冈山,“农村
5、包围城市”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D.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9、上是南京总统府一张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上面的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南京大屠杀 D.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举行10、在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领导 ②发表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八一宣言” ③从组织上、军事上、思想上彻底清算了“左”倾错误④确定了建
6、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1.2008年12月15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于2008年11月4日签署的有关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的三项协议正式生效。下列关于两岸“三搏”的说法,否正确的是A“三通”是指通邮、通航、通商 B.20世纪80年代,两岸“三通”的限制逐步放宽C.《告台湾同胞书》最早提出“三通”问题 D.“三通”的前提是“一国两制”12、1932年7月8日,刘长春从上海出发,在长达二十天的航程中,他与船友不可能的聊的历史事件是A.孙
7、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B.联合国的建立 C.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D.中日甲午战争13.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新中国在外交上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中日邦交正常化 ④重返联合国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14.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
8、民15.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6.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