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 文化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D.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2、xx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从xx起,每一年的9月3日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以立法形式确立上述纪念日并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其依据是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③人们接受健康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
3、动接受的过程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3、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将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结合的旅游活动。自我省xx年提出红色旅游概念以来,红色旅游在全省各地蓬勃开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江西重视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是因为 ①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
4、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 ②③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4、xx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开始访英之旅,中英建交40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在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少佳话。这启示我们要
5、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③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 ④在文化交流中自觉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5、北宋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6、,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词中描绘的情景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生活状态。这表明 ①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影响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6、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下列事例能印证这句话
7、的是A. 海峡两岸同胞共同谒拜妈祖 B.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筑网成功C. 国际投洽会在厦门召开 D. 圣诞节活动在中国流行7、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A. ①③ B.
8、①② C. ②④ D. ③④8、与孙中山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一致的是A.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B.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C.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D.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9、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