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47898
大小:185.8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一、单项选择题(每道1.5分,共32道,共48分)1、2010年8月28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汉办主办的第三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总决赛在京落下帷幕,共有来自32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参与决赛阶段的角逐。“国家强则文化盛,国家强则文化强。”当今全球的“汉语热”是与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上升密不可分的。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②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2、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
2、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3、2010年10月18日,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筹委会邀多国嘉宾出席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活动,一同纪念和保护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对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3、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 ①④4、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饰物——首饰、绣晶、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③中华文化正成为世界性文化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费孝通先生说:“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
4、“人为”的文化必须源于生活,“为人”的文化能够更好地造福生活。没有生活的哺乳,文化创新难免营养不良,乃至枯萎败亡。材料说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进行文化创新必须要博采众长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一、单项选择题(每道1.5分,共32道,共48分)1、2010年8月28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汉办主办的第三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总决赛在京落下帷幕,共有来自32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参与决赛阶段的角逐。“国家强则文化盛,国家强则文化强。”当今全球的“汉语热”是与
5、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上升密不可分的。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②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2、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3、2010年10月18日,纪念圆
6、明园罹难150周年筹委会邀多国嘉宾出席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活动,一同纪念和保护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对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 ①④4、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饰物——首饰、绣晶、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
7、们(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③中华文化正成为世界性文化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费孝通先生说:“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人为”的文化必须源于生活,“为人”的文化能够更好地造福生活。没有生活的哺乳,文化创新难免营养不良,乃至枯萎败亡。材料说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进行文化创新必须要博采众长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A.①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