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45232
大小:2.68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10
《《京口北固亭怀古》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该对联写的是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辛弃疾——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山东历城人。年轻时曾参加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担任掌书记(掌握军中文书)。宋高宗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女真入侵,辛弃疾等突骑渡江与宋廷联络,次年率义军归宋,授江阴签判之职。以后历任湖北、江西等省安抚使。他写的诗词甚多,至今留存六百多首,“南北两朝,实无其匹”,被誉
2、为“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是词人之英雄。年轻时参加义军,积极抗金,凭英勇机智处死叛徒义端和尚和张安国。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词风豪纵奔放,沉郁顿挫,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写作背景:南宋时,主战派势力总居下风,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都在江西乡下赋闲20年,不得重用。后来,宰
3、相韩侂tuō胄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倪胄却猜疑辛弃疾,将他贬为镇江知府。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像,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慨存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吐之为是词。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
4、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西江月【宋】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词当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第一。--明代杨慎《词品》句句有金石声音,吾怖其神力。--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诗家评论北固亭《读史方
5、舆纪要》:“北固山在镇江城北一里,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晋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营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大同十年,武帝改名北顾亭。”盖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也。辛弃疾在北固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本文所引用的典故能反映作者的感情,试作分析孙仲谋、刘裕:对英雄的渴望,寄托自己渴望抗敌救国,收复失地的抱负。感叹南宋没有抗敌取胜的领袖人物。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呼唤大举北伐,收复中原领土。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以讽谏张浚的草率北伐,间接说明虽要北伐但不可盲目行事。佛狸祠下
6、,一片神鸦社鼓:影射南宋统统治者苟且偷安,曾经放弃了北伐抗金的大好时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明自己虽已年老,仍希望为国效力的愿望,也隐含壮志难酬的情感。补充注释风流:气吞万里:草草:北顾:可堪: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回头向北望。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赏析上阕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孙权刘裕(英雄风流)(气吞万里如虎)
7、作用讽南宋苟安叹英雄无觅借古讽今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借古言志用刘义隆典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勿草率用兵借古讽今(烽火扬州路)用佛狸祠典借古抒情(抒身世之慨)叹朝廷无能悲百姓松懈用廉颇典明志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借古言志借古抒情赏析下阕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这首词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仓促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的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运用典故,十分恰当,是它的一大艺术特色。问题探讨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如何
8、?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典故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京口的史实,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可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辛弃疾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