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642

ID:45109743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0

传播学概论 00642_第1页
传播学概论 00642_第2页
传播学概论 00642_第3页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 0064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传播概述一、传播有哪些特性?形态多样性时空遍布性行为伴随性极端重要性二、传播的本质是什么?极端重要性既是传播的特性之一,又是传播的本质。即从本质上看,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基本或基础性行为之一。三、传播的定义是什么?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它在传播中专指“心”的共有,并不涉及“物”的共有。在传播实践中,这种“共享”不但是主观愿望,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客观结果。即它是传播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2.“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3.“仪式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

2、者之间开展的仪式。4.“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四、怎样理解传播与信息的关系?传播和信息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位一体”,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传播为形式,信息为内容,两者密不可分。凡有“信息”处,必有“传播”,反之亦然。五、传播有哪些类型?二分法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这里的着眼点是:传播的技术、手段。亲身传播指的是:以人体自身为中介或媒介,尤其以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而以表情和动作为辅助手段传播的方式。大众传播指的是: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如报刊、网络等为手段的传播方式。四分法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

3、(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这里变换了视角,以传播的范围、规模为着眼点。四中传播类型由小到大依次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自我传播:只不过传者和受者的角色由一个人扮演。这种以思考为核心的内向型自我传播,构成一切外向型传播的前提和基础。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它的规模扩大为至少两人以上,下限明确,但上限模糊。组织传播:所谓“组织”,通常指正式的组织,即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建立明确程序、发生协调行动的群体。大众传播:这是规模最大的一种传播。传播内容的中介,既是信息的物理载体,又是接受行为的消费对象,通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体、传

4、媒。七、传播有着怎样的结构?传播过程存在三个环节:传(者),受(者),信息(内容)。这可成为传播的三个最基本要素。线性模式有哪些主要贡献和不足?拉斯韦尔的5W模式贡献:1.首次较为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2.率先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科学领域。不足:1:单向、双向:作为一个典型的线性,它似乎把传播过程看成是一种单向传送信息、并呈直线形态过程。2:孤立、联系:它似乎割裂了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3:静止、变动:作为要素的“讯息”,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发生变化,这里没有表达出来。4:环节、要素:“效果”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不同于其他四个

5、不可或缺的要素,它实际上不一定出现,即传播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因此,准确的说,它不是“要素”,而只是一个“环节”。八、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有哪些异同?线性模式是单方向,控制论模式在线性模式的基础上加入了反馈环节,使传播模式由单向变为双向,强调社会传播的双向互动性。社会系统论模式则在控制论模式的基础上,将整个社会传播纳入社会系统内部,认为社会传播是维系社会各子系统运行的纽带,只有有了信息的传播,社会各系统才能顺利运行。九、传播有哪些功能?二功能说:工具性传播、消遣性传播。三功能说;1.个人层次:从工具性传播角度看,传播的主要作用是了解环境变动,学

6、习社会规范和各种知识;从消遣性传播角度看,则是调节个人身心。2.组织层次:从工具性传播角度看,主要作用是为决策提供依据,协调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动;从消遣性传播角度看,是调节组织成员的情绪3.社会层次:从工具性传播角度看,主要作用是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各个部分的关系,传承社会文化遗传;从消遣性传播角度看,是提供娱乐或调节社会大众的情绪。四功能说: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各个部分、传承社会遗产、调节身心。十.何为传播功能的相对性?传播功能与内容的对应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消息可以有劝服功能,言论也可以有新闻功能,知识可以有娱乐功能,文艺也可以有教育功能

7、。功能和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常,某个信息内容在发挥一种主要功能的同时,也可能附带发挥几种次要功能。十一.何为传播功能的双向性?绝大数传播是双向、交互的,其作用、功能也就是双向、交互的。十二.何为传播的负功能?传播的负功能是指麻醉精神——与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消耗了现代人的大量时间,使他们越来越疏于行动,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这一“麻醉精神”的负功能,是传播“应对环境”的正功能的异化。十三.大众传播与“虚拟环境”有何关联?在现代社会,“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它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现代人和现实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由大众媒介构筑的

8、巨大的“虚拟环境”,或者说“媒介环境”。由于大众传播的普及、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人的认识能力使“虚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