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性测试7 人民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性测试7 人民版

ID:45095831

大小:852.8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09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性测试7 人民版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性测试7 人民版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性测试7 人民版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性测试7 人民版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性测试7 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性测试7 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性测试7人民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xx·长春一模)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D.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答案】 C【解析】 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只要读懂材料的意思,再结

2、合所学的宋代的历史知识即可判断出答案。2.(xx·江西六校联考)xx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题干《诗经》中《周颂·载芟》和“千耦其耘”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奴

3、隶社会时期的耕作状况。故选C项。3.(xx·吉林质检)在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有如下记载:“东汉大约有八十年稍安的局面,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机之中。贫民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根据史籍记载,东汉诸帝,无一不忙着赈济贫民……”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  )A.国家税源枯竭B.农民赤贫化的程度加深C.政府无力从事农村救济事业D.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破坏【答案】 B【解析】 材料叙述的主体是农民,B是最合适的选项。至于“国家税源”、“政府救济”、“经济结构”等,材料均未涉及,因此排除A、C、D三项。4.(xx·潍坊

4、)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  )自耕农和地主佃农手工工场主和雇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①可用于研究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③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④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D【解析】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开始于近代,排除③;手工工场主和雇主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排除①;故选D项。5.(xx·潍坊)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

5、代(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特点【答案】 B【解析】 解题时抓住“社”和“稷”的内涵,联系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可知,B项正确。6.(xx·龙岩一中)《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答案】 B【解析】 据材料可获取信息:丈夫耕、妇人织可使天下不饥不寒。这体现了男耕女织的重要性,故选

6、B项。7.(xx·潍坊)《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经》中的记载为曲辕犁,这一农具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8.(xx·浙江六校联考)元代官修的《农桑辑要》记载:“苎麻本南方之物,木棉亦西域所产。近岁以来,苎麻艺于河南,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二方之民,深荷其利。”王桢《农书》亦记载:木棉“其

7、种本南海诸国所产,后福建诸县皆有,近江东、陕右亦多种,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下列对以上两则材料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两则材料关于“木棉”产地的说法相互矛盾,均无史料价值B.《农书》关于“木棉”产地及传播路径的说法比《农桑辑要》合理C.材料说明棉花在宋元时从南北两个不同路径传入中原是有可能的D.前者指的是“苎麻”,后者说的是“木棉”,两则材料并不矛盾【答案】 C【解析】 材料中棉花虽名称不同,但都有关于向内地传播的记载,作为两部名著的记载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但不存在谁比谁更合理。只是说明了传播路径不同,所以选C项。9

8、.(xx·福州)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是(  )A.正确的,因为符合全球史观B.正确的,因为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