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095639
大小:786.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09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突破 第10讲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第10讲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思想一、选择题题点1 “师夷长技”、“中体西用”1.(xx·北京高考)“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2.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道:“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制造派”是指( )A.地主阶级顽固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3.历史学家陈旭麓说:“
2、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下列历史人物中使“它”在中国“进门”“落户”的有( )①林则徐 ②张之洞 ③康有为 ④李大钊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④题点2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4.(xx·上海高考)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
3、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5.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B.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C.“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仿制品”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6.“2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梭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竞平、
4、人权、民友……”这则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 )A.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C.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学说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题点3 学习西方的文化7.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B.政治制度C.军事技术D.教育制度8.(xx·天津高考)《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
5、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是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9.北大博导汤一介教授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思考》一文中提出:“正是西学的冲击,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属于主流地位的儒学,得到一个自身反思的机会,从而使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西学对儒学的冲击最大的时期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思想的宣传时期C.民主革命思想宣传时期D.民主科学思想宣传时期10.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
6、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玕B.洪仁玕、康有为C.康有为、孙中山D.孙中山、陈独秀题点4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11.日本学者福泽渝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有人主张寻求文明应先取其外形,但一旦遇到障碍,而又束手无策;我主张先求其精神,排除障碍,为汲取外形文明开辟道路。”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12.中国近代
7、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二、非选择题13.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三
8、、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请回答:(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