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误用例举

成语误用例举

ID:45089340

大小:248.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09

成语误用例举_第1页
成语误用例举_第2页
成语误用例举_第3页
成语误用例举_第4页
成语误用例举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语误用例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成语误用类举福州教育学院章肖涛复习专用1.褒贬不当许多成语都有鲜明的褒贬色彩。不注意色彩和表达内容的一致,就会造成褒贬不当。例一、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得出,用来描写年轻的科学家的勇气,明显不当。(无所畏惧)还有褒词贬用:例二、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地方,青少年吸毒已蔚然成风。“蔚然成风”本指良好风尚的盛行,这里用来形容青少年吸毒,显然失当。(相习成风)还有贬词褒用例二’、小王深受大家的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同学们无不弹冠相庆。“弹冠相庆”指一人

2、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这是封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写照。是很明显的贬义成语。小王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同学们为其高兴祝贺,并非人人皆可当官,怎能用这一成语贬损他们呢?(额手相庆—举手相庆-拍手称快)2、不合语境运用成语必须注意与语境吻合,忽视这一点便容易误用。例三、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这个成语只用来形容人工的精巧,“苍山”“洱海”本为自然造化,运用这个成语加以形容,是没有注意对象。(美不胜收)例四、王厂长的一席话抛砖引玉,引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3、。抛砖引玉本是谦词,只能用于自己,用于别人便是谦敬不分,很不得体。(金玉良言)例五、这次随团考察了十几个县,虽说是浮光掠影却感受颇多,正是遍地皆宝,美不胜收。美不胜收的意思是好东西很多,来不及欣赏。到各县考察工作,用它写自己的感受,忽视了语言的环境。(人杰地灵)例五’、全区人民积极行动起来,为把我区建成省会城市的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首善之区仅指首都。《现代汉语词典》:“最好的地方,指首都。”《辞海》:“《汉书·儒林传序》:‘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意谓家施教化自京师开始,京师为四方的模范。后因称京师为首善之区。”由此可知

4、,只有首都才能称“首善之区”。(典范之区)3、搭配不当有些成语的内容对句子的结构搭配还有限制。有的成语用错了,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例六、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发扬光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发扬光大的意思是“使好事更加显著盛大”,一般所带的宾语多为“精神”“传统”一类比较抽象的名词,说“发扬光大……成果”,明显欠妥。这是动宾搭配不当。(扩大)也有主谓不当的:例七、他和大家一起克服困难,苦心孤诣,终于取得了最后的成功。苦心孤诣是说“别人达不到”,既然“他和大家”都能做到,说“苦心孤诣”则不妥当。(含辛茹苦)4、望词生

5、义成语的形成总有特定的语言背景,并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背景和过程中,语义常常发生一些变化。如果只从字面着眼,望词生义,便会误用。例八、经过老师一番细心的讲解,这道很难的题目他终于大彻大悟了。大彻大悟本是禅宗用语,指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后来也常用来形容对人生哲学的体悟。这里用于一道题目的理解,并不妥当。(恍然大悟)例九、写完这部小说不久,他便与世长辞了,因此可以说,它是他一生创作的千古绝唱。“千古”指“长远”,“绝唱”指“诗文创作的最高造诣”,绝不是指最后的一部作品。望词生义,导致了成语误用。(绝笔)例十、最近他学习成绩连连下滑,表

6、现差强人意。“差强人意”,一是说还能振奋人的意志,一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这一句到底属于哪一种呢?(不尽人意)例十´这次“桑美”台风给闽东浙南一带沿海造成了巨大损失,回想起去年我们这里的“龙王”台风,我们真是感同身受,那情景太可怕了!“感同身受”是指心里感激,就像亲身受到对方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而这里却理解成“亲身经历过,有着同样的遭遇和感受”,意思相差太远了。(历历在目)例十”在七月流火的酷暑中,重庆人民受到了干旱的严重威胁。“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星座名,即星宿,每年夏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

7、渐渐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用天文变化说明时间变化,表示夏去秋来,寒天将至。而上例中明显是指公历七月,且“火”也被误解成火焰。(热气腾腾)5、因义生文由于自己的错误理解,任意改变成语中的个别字词,变成生造成语。例十一、市场竞争使得希腊的一些曾经辉煌的海运公司如今已成昨日黄花,雄风不再。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重阳节的第二天;明日黄花指由盛开已转为衰败的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明日”改“昨日”,虽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尽相同。例十一’这个工程一定要胜利完成,如果出了问题,到时我拿你是问。很

8、明显,“拿你是问”是作者模仿成语“唯你是问”而造的一个短语,但他并没有理解“唯你是问”中的“是”是一个文言助词,用在提前的宾语与动词之间,复指宾语,表示强调,并无实义。“唯你是问”即“只问你”,照此看来,作者仿造的“拿你是问”只能翻译成“拿问你”,这从语法上无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