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的建筑思想和成就2

北京故宫的建筑思想和成就2

ID:45084405

大小:12.25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11-09

北京故宫的建筑思想和成就2_第1页
北京故宫的建筑思想和成就2_第2页
北京故宫的建筑思想和成就2_第3页
北京故宫的建筑思想和成就2_第4页
北京故宫的建筑思想和成就2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故宫的建筑思想和成就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宫殿及中国宫殿建筑的代表——故宫一、宫殿1、中国古代宫殿发展的四个阶段:(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在瓦没有发明之前。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安阳殷墟商代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遗址复原图(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瓦普遍应用于宫殿,宫殿建筑彻底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同时,战国齐故都临淄,赵故都邯郸、秦故都咸阳都有高四五米至十多米的高台。河北平山中山王陵享堂复原图(3)宏伟的宫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秦阿房宫就是宏伟的宫殿和宫苑相结合的代表。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汉)萧何阙:宫殿、陵墓、官衙大门前两侧各立一座建筑,形如门楼而中缺门扇,故称阙。天子用三出阙,

2、诸侯大臣用两出阙。(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隋朝以后,各朝都纵向布列“三朝”。隋长安:广汉门、大兴殿、中华殿唐长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明南京: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清北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唐)骆宾王诗“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二、中国宫殿建筑的总体特点1、木制框架结构房倒屋不塌柱梁式穿斗式2、采用榫卯结构榫卯结构是指在木构建筑中通常在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一种凹凸处理的接合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这种形式在我国传统木构建筑中达到很高的技艺水平,同时也常见于其他木、竹、石制的器物中。河姆渡应县木塔3、外观分三部分台基、屋身、屋顶柱础台基4、

3、使用斗拱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5、屋面凹曲,屋角上翘的屋顶庑殿顶6、屋顶样式多样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四攒顶圆攒顶唐代鸱尾(南禅寺)清代吻兽(太和殿)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它们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故宫太和殿垂脊兽仙人骑马、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7.普遍使用彩画彩画是在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梁架上绘制的一种彩色图案。原是为木结

4、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古建彩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宫廷彩画主要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1)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2)旋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3)苏式彩画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或()框起。“()”被建筑家

5、们称作“包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8.多采用院落式布局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取以单层房屋为主的封闭式院落布置。院落大都南北向,主建筑在中轴线上。中国古代建筑,就单座房屋而言,形体变化并不丰富,屋顶形式的选用和组合方式又受礼法和等级制度的束缚,不能随心所欲,主要靠庭院空间的衬托取得所欲达到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建筑是在平面上纵深发展所形成的建筑群与庭院空间变化的艺术,建于15世纪初的明清北京宫殿最具代表性、空间变化最丰富的院落式布局的作品。“9999间半”、“豪门深似海”北京四合院三、中国古代宫殿的集大成者——紫禁城紫禁城为南北长的矩形,四面各开一门,以南门为

6、正门,中轴线穿过南北之门。宫内大体可分为外朝、内庭两部。外朝在前,为礼仪和行政办公区,内厅在后,为帝后居住区。都有若干大小院落组成。内廷主体称“后宫”,由乾清宫、坤宁宫和交泰殿为主,建在中轴线的后部。乾清宫、坤宁宫都是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的大殿,属帝、后正殿的标准规格,是家族皇权的象征。外朝主体称“前三殿”,即建在高八米的工字形白石台基上的太和殿、中和、保和三殿,四周由殿门、廊庑、配楼围成院落。它是皇帝举行大朝会及国家其他大典的地方,为国家政权的象征。主殿太和殿面阔十一间,重檐庑殿顶,殿内用金龙柱,比乾清宫又高一等,是全宫最高规格的建筑。华表:立于宫殿和陵墓前,起源于古老的“诽谤柱”。《淮

7、南子》记载尧舜时,在交通要道上树立诽谤木,让人们书写意见。汉、南北朝时,开始在帝王陵墓前出现了石制的华表,起装饰作用,现在南京等地的一些南朝陵墓前还保存当年的石华表。华表的石盖顶上装饰有立兽。汉和南朝时多用避邪。宋代多用鹤,明清又变成“犼”的怪兽。坐落在北京天安门前的华表是其代表作。一“望君出”,一“望君归”,寓意君王关心国家大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