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

ID:45078264

大小:696.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11-09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_第1页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_第2页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_第3页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_第4页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近几年高考中,结合图象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的题目频频出现.该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图象的分析能力,对数据的读取、判断与处理能力,即要求考生能从图象中读取有用的信息,加以分析,运用数学工具,并结合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想顺利地解答该类问题,除熟练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基础知识外,还需明确常见图象的类型及解答的方法和思路.一、图象类型1.速率—时间图象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2.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图象由这类图象可以判断化学方程式.由右图可知:2C2A+3B3.转化率或百分含量与时间、压

2、强、温度的图象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由(1)可知,T1温度先达到平衡,故T1>T2,升温C%增加,平衡右移,ΔH>0.由(2)可知,p1压强先达平衡,故p1>p2,加压C%增加,平衡右移,m+n>p+q.由(3)可知,p1压强先到达平衡,故p1>p2,而C%不变说明m+n=p+q,或条件为加入了催化剂.由(4)中(A)、(B)两线可知,p1

3、v(逆);M点为刚好达到平衡点.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增加,平衡左移,ΔH<0.(2)如右图,对于化学反应mA(g)+nB(g)qC(g)+pD(g),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在上方(E点),A%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中的A%,所以,E点v(正)>v(逆);在下方(F点),A%小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中的A%,则v(正)

4、即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且熟练准确.3.作出判断依题意仔细分析作出正确判断.4.解题技巧(1)先拐先平:在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代表温度高、压强大);(2)定一议二: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1个条件的改变,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例1](2010·浙江模拟)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8min前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

5、率B.20min时A的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C.反应方程式中的x=1,(40~54)min时为升高温度,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30min时降低温度,40min时升高温度[解题指导]选根据图象可知A正确;前20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B错;因为A、B变化的趋势一样,故x=1,再根据时间—速率图象可知,升高温度反应逆向移动,因此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错;30min时,速率下降,但平衡未发生移动,故改变的条件是降低了压强,D也错.A[例2](2010·四川高考)反应aM(g)+bN(g)cP(g)+dQ(g)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

6、数y(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z表示反应开始时N的物质的量与M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图A.同温同压同z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B.同压同z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C.同温同z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D.同温同压时,增加z,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解题指导]选A项,加催化剂平衡不移动;B项,分析图象中任一条线,升高温度y(M)减小,说明平衡右移,Q的体积分数增加;C项,两图象中均取650℃、z=6.0分析,1.4MPa时y(M)=10%,2.1MPa时y(M)=15%,说明增大压强

7、,平衡左移,Q的体积分数减小;D项,增加z相当于在平衡状态再加N,平衡右移,Q的物质的量增加,但Q的体积分数减小.B1.(2010·北京西城模拟)已知:CO2(g)+3H2(g)CH3OH(g)+H2O(g)ΔH=-49.0kJ·mol-1.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答案:B2.(2011·清远高二期中)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