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060368
大小:16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08
《2019-2020年高一历史试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西省赣州一中xx学年度下学期5月月考高一历史试卷2019-2020年高一历史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所选正确答案填涂于答题卡相应位置。)1.下图为山东出土的东汉耕耱画像石(局部),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粉碎、平整已耕翻的土地)。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耕犁构造定型B.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C.耕作技术日趋完善D.铁犁牛耕推广到南方2.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
2、起科”,“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A.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B.鼓励垦荒,扩大播种面积C.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D.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3.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C.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D.政治腐败,民不聊生4、“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
3、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朝贡贸易 B、重农抑商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 5.清乾隆年间黄霆在《松江竹枝词》中写道:“满天霜雪尚鸣机,腊月寒纱价甚微。官税才输私债急,几曾裁剪作新衣。”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家庭手工业受到官营手工业排挤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C.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小农经济D.松江地区农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6.据史书记载:“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4、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道光时期是徽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B.徽商在清末民初衰落C.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D.清政府的压制导致了徽商的衰落7.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材料结论①鸦片战争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②江南制造总局和发昌机器厂都是官办企业③一战期间,我国工业快速发展重工业暂时摆脱了列强控制④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陷入绝境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D.①④8.观察《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对图中
5、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B.民族工业发展缓慢C.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小D.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9.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其决定性的因素是( )A.近代民族工业技术极为落后B.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单薄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D.本国封建反动势力沉重压迫10.“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共同的惨重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C.必须坚持民主
6、集中制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11.1953年开始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 )A.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D.为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12.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领域出现的社会现象不可能包括( )A.父子兄妹在耕作生产责任田B.深圳利用外资进行经济建设C.秦皇岛拥有大量海内外客商D.浦东新区出现许多跨国公司13.1978年-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199
7、2年比1978年增长比1949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24000亿元7.18倍--国民收入17400亿元5.78倍48.6倍 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B.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14.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倡导婚姻自由B.全盘西化C.反清革命D.易服、废止缠足15.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
8、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 ②社会变革的推动③“欧风美雨”的影响 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6.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