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含答案

ID:45053106

大小:4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08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含答案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含答案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含答案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含答案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含答案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脸颊(jiá)庇(bì)护犄(jī)角命途多舛(chuǎn)B.媲(pì)美缱(qiǎn)绻迷惘(mǎng)永垂不朽(xiǔ)C.愧怍(zuò)跛(pǒ)脚攻讦(jié)茕茕(qióng)孑立D.濒(bīn)临红绡(xiāo)筵(yàn)席逸兴遄(chuán)飞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停滞云翳慷慨层峦迭嶂

2、B.抒祸喝采烹饪不容置疑C.苍莽暮蔼布署趋之若骛D.涟漪抽搐项链残羹冷炙3.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共和国的缔造者的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今天我们就是为了要求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②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乐章,阅读这些名篇佳作,可以从中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风神韵味。③社会的飞速发展真令我们眼花缭乱,谁一觉睡了十年才醒来,会发现自己好像远古的来客,同身边的世界格格不入。A.兑现领会不论/都B.实践领会如果/就C.兑现领略如果/就D.实践领略不

3、论/都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想入非非,使人回想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B.上有危崖如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C.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做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理喻。因为他决不能容忍把不是亲手做的靴子陈列在自己店里。D.张教授年逾花甲,仍然精神矍铄,听他的报告真有如坐春风的感受。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问世近300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B.这项科研任务

4、,是在三所高校的教师的协作下完成的。C.我们不靠天,不信命,信的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靠的是自己的努力,终于解决了穷山村的温饱问题。 D.本县的腐败分子一个个地被揪了出来,也已明确地做出了结论,但是,谁又能否认以后不会再出现腐败的现象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

5、、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

6、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

7、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

8、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树”与“叶”的形象是非常一致的,“高树多悲风”中“高树”形象之所以饱满就是因为有叶。B.“木”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