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044618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08
《2019-2020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0.16)历史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0.16)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材料主旨是()A.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B.中国封建社会矛盾尖锐C.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D.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2.贞观初年,太宗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
2、说,必虚己纳之。这说明唐初A.通过制度形式约束皇权B.宰相与谏官可相互监督C.谏官负责监察朝廷百官D.谏官有权评议国家政事3.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的存在。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统治者这么划界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地方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4.《史记》记载,刘邦称帝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你虽然是皇帝的父亲,但还是臣子的身份,皇帝如果向你跪拜,威严何在?此后刘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知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君臣关系等级森严C.宗法关系
3、服从于君权D.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5.《左传》中记载:“王后没有儿子,就立长子,年龄若相当,就立贤德,若都贤德,就得靠占卜了。”这说明A.周朝仍然保留了浓厚的神权政治色彩B.宗法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相对完整C.年龄是春秋时期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D.宗法制在春秋时期遭到冲击6.史载:嘉庆十年,有个叫何元琅的御史,给皇帝上了一个《请酌改军机处名目》的奏折,理由是“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似应更改名目,以纪偃(停止)武之隆。”此事反映了军机处A.与兵部的职能相互重叠B.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政务机构C.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满D.已成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7.《起居
4、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8.有人说:“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做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这里的“阁臣”是指A.秦朝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长官C.明代的大学士D.清朝的军机大臣9.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
5、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资格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10.程天相说到,中国历史五千多年以来,所有改朝换代.革命成功,或是王朝的建立者,没有一位是状元出身的,甚至于有的还是落第秀才。请问,这是不是一个科举制度的笑话?”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考试内容单调乏味B.考生知识局限C.选用人才文化素养低D
6、.选用人才主要为统治者服务11.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12.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标志
7、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13.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此制度()A是由秦始皇最早创立B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14.“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
8、的权力。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