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030-20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DB41T 1030-20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ID:45031936

大小:340.1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08

DB41T 1030-20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DB41T 1030-20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DB41T 1030-20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DB41T 1030-20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DB41T 1030-20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DB41T 1030-20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6页
DB41T 1030-20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7页
DB41T 1030-20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8页
资源描述:

《DB41T 1030-2015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B16DB41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1030—2015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Integratedtechnicalregulationtocontrolthecerealcystnematodeofwheat2015-03-02发布2015-06-01实施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1/T1030—201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洪连、袁虹霞、王振跃、邢小萍、代君丽、孙炳剑、施艳。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吕国强、王燕

2、、吴营昌、沙广乐、王朝阳、张洁。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IDB41/T1030—2015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综合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小麦孢囊线虫病cerealcystnematodeofwheat又称小麦禾

3、谷孢囊线虫病,是指禾谷孢囊线虫侵染小麦根部引起的一种线虫病害。主要表现为麦苗生长不良,叶片发黄,植株矮小,不分蘖或分蘖少,根系产生数量不等的须根团;抽穗后拔出根部常见白色雌虫。3.2禾谷孢囊线虫cerealcystnematode(CCN)为害禾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的一类根系内寄生线虫。属于动物界(Animalia)、线虫门(Nematoda)、侧尾腺纲(Secernentea)、垫刃目(Tylenchida)、异皮科(Heteroderidae)、异皮线虫属(Heterodera)。包括燕麦孢囊线虫(H.avenae)、菲利普孢囊线虫(H.filipjevi)、大麦孢囊线虫

4、(H.hordicalis)、麦类孢囊线虫(H.latipons)等10多个种。我国目前已发现燕麦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两个种,其中燕麦孢囊线虫为优势种。3.3病田infectedfieldwithcerealcystnematode发生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田块。3.3.1轻病田slightlyinfectedfield土壤禾谷孢囊线虫卵密度≤10个/g土的病田。3.3.2重病田seriouslyinfectedfield土壤禾谷孢囊线虫卵密度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10个/g土的病田。1DB41/T1030—20153.4土壤镇压soilrepression用镇压器等对土壤表土或幼苗进行

5、磙压的作业措施,可分为播前镇压、播后镇压和苗期镇压。3.5防治指标controlthreshold病原线虫种群增加到造成小麦产量显著损失而必须进行防治时的种群密度临界值。3.6卵密度eggdensity单位土壤中禾谷孢囊线虫卵的含量,常用个卵/g土表示。4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各地小麦生产实际,采取经济、有效、安全的防治策略,以抗(耐)病品种利用为主导,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同时辅以必要的化学药剂防治等措施。药剂防治方面以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为主,减少高毒农药的使用。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8321的要求。5防治措施5.1选用抗(耐)病品种选用对孢囊线虫病抗(耐)性较好

6、的小麦丰产品种,重病田应避免种植高感品种(参见附录A中A.4.3.4)。5.2农业防治5.2.1精细整地,合理施肥重病田不宜进行玉米秸秆还田。如必须进行秸秆还田时,应在玉米收获时将秸秆充分粉碎并进行深耕细耙。病田应适量增施有机肥、氮肥和磷肥,控制钾肥用量。轻病田可在原施肥量的基础上增施氮肥和磷肥10%~15%,重病田可增施20%~30%的氮肥和磷肥。底肥选用磷酸二铵或低钾复合肥,追肥可选用尿素或磷酸二铵。肥料施用应符合NY/T492的要求。5.2.2适当增加播种量病田应适当增加播种量。轻病田比正常播量增加10%~20%,重病田应增加20%~30%。5.2.3播后镇压可以采用播种机加挂镇压轮进

7、行土壤镇压,也可播后用石磙或铁磙进行镇压。5.2.4播后灌水播种后如土壤疏松、墒情较差时应及时灌水。5.2.5合理轮作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重病田可与油菜、花生、水稻、蔬菜、中药材等非寄主作物实行2~3年轮作倒茬。2DB41/T1030—20155.2.6加强田间管理病田应加强田间管理,出苗较差地块应及时补种;小麦生长期特别是苗期土壤墒情较差时应及时灌水;返青期肥力不足地块应及时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5.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