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031487
大小:1.44 MB
页数:95页
时间:2019-11-08
《2014高中历史人教版课件4-2中国近代后期的民主革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讲中国近代后期的民主革命考点梳理·专家解读考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基础知识梳理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19~1923年)1.五四运动(1)背景:①北洋军阀对内独裁专制,对外出卖国家主权。(主要原因)②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③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④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线)(2)进程:①1919年5月4日到6月5日,运动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②6月5日后,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3)结果:初步胜利。表现为: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陆、章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
2、上签字。(4)意义:①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背景:①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②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④有利的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诞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3)意义: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有了全新的革命政党领导。3.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时间:1
3、922年。(2)内容: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二、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1.原因:反革命势力强大而凶残,革命力量需要联合。2.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3.合作基础: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蕴含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4.成就:北伐战争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5.结果: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1.“农
4、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革命道路的探索: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在周恩来等领导下,革命军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创了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②八七会议:1927年8月,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③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2)革命道路的开辟: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3)影响:①“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使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②193
5、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2.红军长征(1)原因: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经过:①时间:1934~1936年。②遵义会议: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意义:红军主力到达陕北,革命影响更加广泛,完成了战略转移。思考探究1.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爆发的,其意义是什么?【答案】(1)背景:①北洋军阀对内独裁专制,对外出卖国家主权。②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③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④巴黎和会
6、上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线)(2)意义:①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党的最高革命纲领和最低革命纲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答案】最高革命纲领: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最低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意义?【答案】(1)内容:“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遵义会议:集中全
7、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2)意义:“八七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史料链接与解读材料一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我本人也极感同情。——P·芮恩斯《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19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