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641-2011 绿色食品 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DB36T 641-2011 绿色食品 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ID:45031319

大小:270.5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08

DB36T 641-2011 绿色食品 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36T 641-2011 绿色食品 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36T 641-2011 绿色食品 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36T 641-2011 绿色食品 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36T 641-2011 绿色食品 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6T 641-2011 绿色食品 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05备案号:32892-2012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641—2011绿色食品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ProceduresofEdibleSweetpotatoofGreenFoodProduction2011-12-30发布2012-02-01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6/T641—2011前言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问胜、程春明、康升云、兰孟焦、黄水金、许化冰。IDB36/T641—2011绿色食

2、品食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食用甘薯生产地选择、栽培技术要求、病虫草综合防治及收获、运输、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本省区域内绿色食品食用甘薯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406种薯GB7413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GB/T8321.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T8321.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3、GB/T8321.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T8321.4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T8321.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GB/T8321.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GB/T832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GB/T8321.8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GB/T832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1049绿色食品薯芋类蔬菜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4、3术语和定义以下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标准。3.1绿色食品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1DB36/T641—201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T391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3.2食用甘薯食用甘薯是指外形美观,食味较好,富含营养物质,适宜鲜食、蒸、煮、烤食用的甘薯品种。4产地环境选择绿色食品食用

5、甘薯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NY/T391的规定。标准化生产基地应选择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区和城市污染源,要求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富含有机质且污染少、病虫草害轻,集中连片、便于规模化生产的地块。5栽培技术要求5.1品种及种薯选择5.1.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市场供需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外形美观、食味好、抗病、抗逆性强、高产优质且非转基因的食用型品种。推荐种植的品种应是通过国家或江西省审(认)定的食用薯品种。5.1.2种薯选择选用无病虫危害、无冻害和湿害、薯形符合品种特征、种薯纯

6、度≥98.0%、薯块整齐度≥80.0%、不完整薯块≤5.0%、单薯重在100g~250g、尾根短小、薯皮光滑无侧根的薯块作种薯。种薯质量符合GB4406要求,外地引进种薯检疫规程应符合GB7413要求。5.2育苗技术5.2.1苗床准备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排灌便利、病虫草害少的地块,在冬季或早2春结合施基肥(每667m施足1000㎏优质农家肥),深翻一遍,排种前再翻松,耙碎整平,做成宽畦。2畦宽以1.0m~1.2m为宜。畦和畦之间要做20cm宽的土埂,踩实,便于管理和排灌。

7、栽培面积每667m需2育苗床10m。5.2.2种薯处理排种前将种薯在阳光下晒种1d~2d,再用51℃~54℃温水浸泡种薯10min,36℃~40℃环境中覆盖稻草催芽,4d后排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水600~800倍,浸种10min后排种。5.2.3排种2DB36/T641—2011采用斜排法,排种时按薯块大小分开,使薯块上面处在同一个平面上,保持上齐下可不齐,均匀排22列,密度为15kg/m~20kg/m。排完种后,在种薯上覆盖2cm~3cm厚营养土,浇透水,再用薄膜覆盖,四周用泥土封严。

8、5.2.4苗床管理排种后1d~10d采取高温(床温30℃~35℃,湿度保持在80%左右)催芽;出苗后及时揭膜,苗齐后(10d~20d)温度控制在25℃~30℃,加强光照,勤浇小水,保持通风;后期当薯苗长20cm左右,有展开叶6~7片时,采用低温(18℃~20℃)炼苗,3d~5d后,苗高达30cm时,即可采苗移栽。采苗后次日,及时给苗床追施速效肥,以氮肥为主,每㎡撒施尿素20g~50g,浇苗床水。5.3大田生产技术5.3.1施肥肥料应符合NY/T394的规定,一般每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