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405-2015 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范

DB21∕T 2405-2015 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范

ID:45026040

大小:123.8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07

DB21∕T 2405-2015 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范_第1页
DB21∕T 2405-2015 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范_第2页
DB21∕T 2405-2015 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范_第3页
DB21∕T 2405-2015 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范_第4页
DB21∕T 2405-2015 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DB21∕T 2405-2015 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150B50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2405—2015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valuationofthestockenhancementofFenneropenaeuschinensis2015-01-22发布2015-03-22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T2405—201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

2、草人:董婧、王彬、李玉龙、王文波。本标准附录A—D为资料性附录。1DB21/T2405—2015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辽宁省海域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的原则、放流前本底调查、放流后跟踪调查、样品采集、分析要求、资源量计算、社会调查和效果评价。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海域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763.2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3、GB/T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3效果评价原则3.1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保证评价工作的独立性,排除非技术因素的影响。3.2效果评价工作应遵循国家法律及相关规定。4放流前本底调查4.1调查内容主要调查放流海区野生中国对虾资源量、规格及放流海域的水温、盐度、底质等。4.2调查时间及频率5月中、上旬调查1次。4.3站位布设根据放流海区野生中国对虾的分布特点,采用均匀或梯度定点法布设调查站位,调查站位应覆盖5m等深线内水域和5m-10m等深线内水域。4

4、.4调查方法调查应在白天进行,风力小于5级。采用单船有翼单囊拖网(44m×16m/18m)进行调查,在调查站位前1nm处放网,拖网时间的计算从拖网着底,曳纲拉紧受力时起至绞车开始收曳纲时止,每站拖曳时间为0.5h,拖速控制在2nm/h~3nm/h。2DB21/T2405—20155放流后跟踪调查5.1调查内容中国对虾放流后的数量变动、生长状况、分布及移动规律,开捕前资源量状况等。5.2调查时间及频率分别在放流后7d-10d、7月中上旬、8月中上旬、8月中下旬进行四次。5.3站位布设根据中国对虾的分布特点及实际水深设置调查站位。5.4调查方法5.

5、4.1第一次跟踪调查放流后跟踪调查。调查范围为1m等深线内水域。应在放流点附近选取调查站位,每个放流点附近设置2-3个调查站位。采用手推网(网口3.5m×1.5m,网目0.5cm)的方式,平行海岸推100m。5.4.2第二次跟踪调查调查混合虾群(放流虾群和野生虾群)的数量情况,区分增殖放流群体和野生群体。调查范围为5m等深线内水域。调查站位应覆盖1m等深线内水域、1m-3m等深线内水域和3m-5m等深线内水域。1m以内水深采用手推网(网口3.5m×1.5m,网目0.5cm)的方式,平行海岸推100m。1m以上水深采用扒拉网(25m×13m/8m

6、),每站拖0.5h,拖速2nm/h~2.5nm/h。5.4.3第三次跟踪调查调查混合虾群(放流虾群和野生虾群)的数量情况,区分增殖放流群体和野生群体,对虾资源量现存量计算。调查范围为10m等深线内水域。调查站位应覆盖1m-5m等深线内水域和5m-10m等深线内水域。调查方法同4.4。5.4.4第四次跟踪调查(可选)开捕前对虾资源量计算。调查范围为20m等深线内水域。调查站位应覆盖1m-5m等深线内水域和5m-10m等深线内水域,10m-20m等深线内水域。调查方法同4.4。6样品采集、分析要求样品采集及渔获物分析应符合GB/T12763.6—2

7、007、GB/T12763.2—2007、GB/T12763.8—2007的规定。分别测定对虾的体长、体重,求加权平均体长和体重,并鉴别雌雄、测定雌雄比例。7资源量计算资源量计算采用扫海面积法,适用于资源大面调查的资源量评估。具体计算公式为:B=AN/ap式中:B为资源量;A为渔场面积;3DB21/T2405—2015N为平均网获对虾数量,即相对资源量;a为每个调查网次的扫海面积;p为捕捞系数,取0.1。8社会调查8.1调查区域辽宁省沿海地区。8.2调查对象渔民、渔业协会、水产品经销商、渔业主管部门等。8.3生产情况调查通过发放捕捞生产调查问卷

8、、捕捞生产情况调查记录表并结合渔港及渔业管理部门访问调查的方式统计中国对虾的产量和产值情况。中国对虾捕捞生产调查问卷,按照各种作业方式的(专捕和兼捕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