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解释学与接受理论

第十一讲+解释学与接受理论

ID:45020688

大小:357.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1-07

第十一讲+解释学与接受理论_第1页
第十一讲+解释学与接受理论_第2页
第十一讲+解释学与接受理论_第3页
第十一讲+解释学与接受理论_第4页
第十一讲+解释学与接受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一讲+解释学与接受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一讲解释学与接受理论一、西方古典解释学1.解释学的起源:拉丁文词根Hermes:古希腊神话中专司向人传递诸神信息的神使。解释学一词的最初含义是解释,主要是指阿波罗神庙中对神谕的解说。由此又衍生出两个基本意思:使隐藏的东西显现出来;使不清楚的东西变得清楚。对语言的解释:语言本身的多样性、多义性、多层次性以及语言文本同人在时空上的距离。古希腊的修辞学与诗学;中世纪的文献学。圣经解释学:隐喻与象征。各取所需。新教徒在对经中寻找微言大义。路德派教徒提出,圣经可以采用如下一些解释的步骤:语法上的解释;根

2、据整体的形式和意向来考虑一节经文;参照基督教实际生活经验所提供的有关背景的解释。2.维柯的解释学思想:对笛卡尔科学主义倾向的纠正。维柯认为,笛卡尔的知识论只是朝着数学和物理科学的方向,忽视了人类活动与探索的其它分支,如艺术、法律、历史。实际上,我们能够确切知道的只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东西,只有上帝才能充分的意义上认识自然宇宙的运作。人类理性决不能获得对于物质实在的清楚明确的认识。支配在这种系统中使用的符号与概念的规则与约定都是由人创造的,归根结底是任意的,因此真理与事实是可以改变的,人可以理解历史

3、,因为人自己创造了历史。历史研究的对象是人类意志和计划的结果与表达,它们本身是历史学家凭着自己的人性可以把握与理解的。维柯(GiovanniBattistaVico,1668-1744),意大利伟大的哲学家、语文学家、美学家和法学家,在世界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影响巨大,其著名代表作有《新科学》、《普遍法》及《论意大利最古老的智慧》等。他在其社会学著作《新科学》中“发现了真正的荷马”,并以古代希腊社会研究的成果来考察荷马及其史诗创作,从而开创了把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试图根据人

4、的根本正确性的先天观念来解释人类历史是错误的。应该到语言、神话、寓言、早先时代传下来的传统中去发现人类的历史。其中的关键是历史学家要有想象力,借以认识与他自己日常经验中的意识模式不同的另外的意识模式。原始思维。今天在我们的语言中是隐喻的东西,在较早的时代里却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它们是人们用来直接了解周围世界和理解他们的经验的借词。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时代,诗歌根本不被看作是文明存在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点缀,它是自然而又流行的人类表达的模式。3.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思想:由文献学与解圣学到普遍的方法论:有效解

5、释可能性的条件是什么?浪漫主义哲学家认为,精神是在个别天才中运作的无意识的创造者,施莱认为理解就是创造性地重建这种活动。阐释规律包含两个部分:语法解释(否定的解释)与心理学的解释(肯定的解释)。每一在一给定文本中需要充分确定的东西只有参照作者与他最初的公众共有的语言领域才能确定(理解的语言性);在一段给定的文章中每一个词的意义只有参照它周围的词的共存才能确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FriedrichSchleiermacher,1768-1843),德国哲学家、新教神学家,心理学的解释主要是研究思

6、想是如何从作者生活的整体中产生出来的。它要达到说话者的主观世界。这个过程中语言是应该被忘记的。语法解释与心理学解释是对立的。考虑共同的语言就要记掉作者;考虑作者就要忘掉语言。理解别人,就是要用他的眼光来看事物,这同时也加强与强调了自己内心的精神过程。因此理解别人也就是理解自己。4.狄尔泰的解释学思想1883年,狄尔泰发表了《人文科学引论》一书。把理解作为人文科学的方法。人文世界是一个自由创造的世界,每个个人甚至人类的独特发展,都是这种特殊的人类自由的结果,都起源于人类心灵。人所创造的人文——历史世

7、界,是一个精神世界,它是由意识到自己目标的人创造的,它也是一个历史世界,因为它随着人对世界的意识的改变而改变。狄尔泰(1833~1911)Dilthey,Wilhelm生命哲学的奠基人。曾先后在巴塞尔大学、基尔大学、布雷斯劳大学和柏林大学任哲学教授。狄尔泰的哲学思想是新康德主义的发展。他严格区分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并以生命或生活作为哲学的出发点,认为哲学不仅仅是对个人生命的说明,它更强调人类的生命,指出人类生命的特点必定表现在时代精神上,但他却把生命解释为某种神秘的心理体验。著作有《精神科学序论

8、》(1883)、《哲学的本质》(1907)等。Dilthey,Wilhelm(1833~1911)在人文科学中,要用理解来代替自然科学的因果解说方法,使人文世界变得可知。自然没有意识,没有意志,没有理性或激情,它只能用纯机械的因果术语说明,而人是有目的的,人与他的产物,如他在过去与现在建立的社会世界,他的艺术品、文学、科学和宗教,得从里面来理解。人们可以通过重新体验来理解促使一个行动者或一组行动者去行动的内在理性。这种通过移情的重新体验将弄清行动者的行为。知识,首先是哲学知识,应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