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毒树之果”为视角【文献综述】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毒树之果”为视角【文献综述】

ID:449719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03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毒树之果”为视角【文献综述】_第1页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毒树之果”为视角【文献综述】_第2页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毒树之果”为视角【文献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毒树之果”为视角【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法学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毒树之果”为视角(一)国内研究状况及研究成果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和大量的司法实践,我国对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制度建立越来越受国内专家学长的重视。目前,国内探讨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论点文章与论著相当多。这些论著主要从非法证据的概念、非法证据的效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意义、非法证据制度的建设构想,并对非法取证等违法行为寻找相应的预防和治理对策。而现今陆续出现的冤家错案和司法实践中的违法取证和对非法证据的规定不一,各地法院出现了不同的认识和做法。关于如何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论点,不少学者及相关的

2、专业人士也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主要文献介绍如下:陈立在《刑事证据法专论》一文中首先对非法证据的定义提出见解,然后各国对非法证据的效力认定和非法证据规则制度辨析进行阐述,最后提出自己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的构想。王金沙在《刑事诉讼与人权保障》一文中首先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基础进行阐述,进而从我国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态度进行梳理,最后根据我国的立法现状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立法选择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进行了辩论。张保生在《证据法学》一文中主要非法证据和排除规则的含义作了简单的分析,并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正当理由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同时也

3、对非法证据排除的原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对非法证据排除中的证明责任简述了外国的做法并对我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了反思。陈立在《行事证据法专论》一文对非法证据的界定进行了纤细的分析并提出我国对非法证据的认识,进而对非法证据效力的几种学说进行了引述,最后从两大法系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基本内容上提出了我国为什么要排除非法证据的看法。宋世杰、陈果悦在《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文首先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念进行了概述并基于此对非法证据进行了详细分类。然后对各国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比较,对自白排除的理论进行整理。2郑旭在《帕特莱恩案与毒树之果理论的演

4、变》一文中针对毒树之果理论的起源由来和历史演变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分析了大量的案例,并表达了笔者对于毒树治国理论演变过程的启示张映雪的《“毒树之果”理论对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启示》一文首先对“毒树之果”进行了概述,并对“毒树之果”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联系进行了系统的辩证。最后对“毒树之果”和非法证据排除的适用进行学理分析提出了关于建设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思考。孙楠的《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文对国内诉讼法学界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主要争议详细解说,作者认为在我国大面积排除非法证据面临困境,即要解决非法证据问题的设想和法制建议还要对司

5、法环境进行综合考量。该文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一定的意义。李秋芳在《毒树之果理论探讨》一文中先对“毒树之果”一词进行了定义,然后从定义出发,对毒树之果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证,最后归结中心观点,分析毒树之果的例外规定。该文的论证对中国行事证据立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李卫刚的《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在我国的构建》一文从美国的非法证据规则为文章开始,同时结合各国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探析,从而指出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想。黄玉成、金蕾丽的《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替代》一文从我国理论界于实务界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争论为

6、引子,表明笔者自己的观点,并指出我国在相关立法上的缺陷。分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采用的制裁模式存在太多的缺陷,提出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替代。(二)存在问题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制度,是我国司法上的一片空白。法律规章没有对其非法证据的效力、非法证据范围作出权威解释。在公安交通部门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的司法实践中,由于没有法律的约束,造成大量的违规取证行为及侵犯人权的行为。因此如何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三)发展趋势在人权意识越来越被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的今天,如何保障人们在司法活动中的权利和人生安全已成为现代司法进步的方

7、向。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刑事诉讼法的范围,我国就更应该维护司法程序的严肃性和正当性。而对于想建成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中国,就更应该在司法实践中维护我国的司法尊严,例如如何更好的使公安和检查机关在取证的过程中遵守法律,维护人权,使法院对非法证据的认定有统一的认识。所以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我们所防患于未然的手段之一。2参考文献[1]王礼洁,方成应.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8,05期.[2]宋世杰,陈果.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二卷)[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225-270.[3]

8、陈立.刑事证据法专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496-566.[4]孙楠.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J].法制与社会,2009,02期.[5]贾黎,李华根.论“毒树之果”理论在中国的适用[J].法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