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临安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临安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已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经济活动中传统的交易方式和流通技术,它突破了时空与地域的界限,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巨大进步。电子商务起源于美国,相对于中国来说美国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的比较快。尤其是B2B模式,美国很多的农村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来获得更多的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原材料供应商的信息,而且美国农村的总体文化水平比较高能较容易的应用电子商务。但是美国农村电
2、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问题,比如地理位置,先进技术的支持等问题都是制约美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因素。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村电子商务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商务网络的普及率叶福泉在《关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思考》提到,在全国将近11100万网民中,城乡之间网民数量及普及率差异巨大,乡村网民普及率很低。乡村网民总规模为1931.4万人,仅占相应乡村人口的2.6%,这一水平相当于世界上网民普及率最低的非洲网民普及率。而真正从事与农业相关职业的网民所占比例更是不足1.4%,而
3、且绝大部分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这些人员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和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真正上网的农民很少。显然,农民通过上网的方式来接触电子商务并不多,应当寻求新的解决方法。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科技的传播途径和技术设施的落后,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它不仅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自身的发展与农业实用技术的传播、普及。信息传播不畅导致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率低,导致农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2.农村总体文化素质不高于小燕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到我国的农
4、村网络建设才刚刚起步。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推进农村现代化、农业信息化和产业化,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绝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很低,只受过初中、小学教育,较低的文化水平制约了农民推广信息化能3.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攀鹏在《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思考》提到完备、高效的基础设施和通信设施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和安全保障的前提,而我国农村现今网络通信设施的现状,4在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内容、资费水平、通讯速度、安全和保障条件各方面都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的要求。原有的基础工
5、作也比较薄弱,大型数据库的建立也是近几年才比较正规进行。尽管各个单位都有数据库,但真正可以投入运行的并不多。即使为数不多的数据库,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要使用它们,也是困难重重。总的来说,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无论是从普及率,对电子商务认识的程度,还是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二)研究主要成果从作用方面开看,朱兴荣在《新农村电子商务及实施模式的探索》提到电子商务可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发展
6、带来的对农业农村的不良影响,使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合理组织生产,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从发展模式方面来看,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难以掌握电脑的使用和互联网功能;其次,农民经济条件有限,很难购买和使用现代化网络设备;再次,农业生产者大多居住分散,信息渠道不畅通,而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要建立与维护现代化信息系统将会非常艰难。王勇在《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的新模式》里研究分析到:建立第三方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社会力量和政府支持
7、下,第三方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以区域为中心,为本区域的农产品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同时辐射周边区域、省市,可以有效地为本区域内农户提供电子商务支持。在农业信息网站的基础之上,第三方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提供更强大的农产品交易服务,包括农产品需求信息、价格信息、物流配送农资信息等。从对策方面来看:于小燕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提出了以下方面的对策:1.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提高农民信息素质首先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民利用信息的意识。建立以县、乡镇为单位的各种培训资源。首先必须从培养农民使用电脑
8、开始,从帮助他们致富为着眼点,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调动农民利用电子商务的积极性。2.加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信息获取费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培植和正确引导,因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农村电子商务开展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制定和健全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给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3.发展特色品牌农业,推进现代农业进程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挖掘与培植并重,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