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建筑物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编绘

第14章+建筑物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编绘

ID:44956954

大小:152.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11-06

第14章+建筑物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编绘_第1页
第14章+建筑物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编绘_第2页
第14章+建筑物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编绘_第3页
第14章+建筑物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编绘_第4页
第14章+建筑物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编绘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4章+建筑物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编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测量学第14章建筑物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编绘9/19/2021114.1建筑物变形观测概述 随着建筑物修建,建筑物的基础和地基所承受的荷载不断增加,从而引起基础及其四周地层变形,而建筑物本身固基础变形及外部荷载与内部应力的作用,也要发生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范围内,可视为正常现象,但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的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为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研究变形的原因和规律,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行管理期间需要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观测。9/19/202121.建筑物变形的方式 包括建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

2、和平移。 2.建筑物变形观测的任务:周期性地对设置在建筑物上的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观测点位置的变化量。 3.影响建筑物变形观测的主要因素:观测点的布设、观测的精度与频率。9/19/202131)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取决于该建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 如观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变形值不超过某一允许的数值,则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l/20。例如,设计部门允许某大楼顶点的允许偏移值为120mm,以其1/20作为观测中误差,则观测精度为m=±6mm。 如果观测目的是为了研究其变形过程,则中误差应比这个数小得多。通常,从

3、实用目的出发,对建筑物的观测应能反映1~2mm的沉降量。9/19/202142)观测的频率决定于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速度,以及观测目的。 通常要求观测的次数既能反映出变化的过程,又不遗漏变化的时刻。一般在施工过程中观测频率应大些,周期可以是三天、七天、半月等,到了竣工投产以后,频率可小一些,一般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及一年等周期。除了按周期观测以外,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有时还要进行临时观测。9/19/2021514.2建筑物沉降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14.2.1水准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4、的布设 (1)水准基点的布设 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因此它的构造与埋设必须保证稳定不变和长久保存。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建筑物沉降影响范围之外,距沉降观测点20~100m,观测方便,且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为了互相检核,水准基点最少应布设三个。对于拟测工程规模较大者,基点要统一布设在建筑物周围,便于缩短水准路线,提高观测精度。图14.1是水准基点的一种形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基点可筑在基岩或永久稳固建筑物的墙角上。 城市地区的沉降观测水准基点可用二等水准与城市水准点连测。也可以采用假定高程。9/19/20216(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最有代表性的地点

5、,埋设时要与建筑物联结牢靠,使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对于民用建筑,通常在它的四角点、中点、转角处布设观测点;沿建筑物的周边每隔10~20m布置一个观测点;设有沉降缝的建筑物,在其两侧布设观测点;对于宽度大于15m的建筑物,在其内部有承重墙和支柱时,应尽可能布设观测点。对于一般的工业建筑,除了在转角、承重墙及柱子上布设观测点外,在主要设备基础、基础形式改变处、地质条件改变处也应布设观测点。9/19/20217沉降观测点的埋设形式如图14.2和图14.3所示。图14.2(a)、(b)分别为承重墙和柱上的观测点,图14.3为基础上的观测点。9/19/2

6、021814·2·2沉降观测 对中、小型厂房和建筑物,可采用普通水准测量;对大型厂房和高层建筑,应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应形成闭合线路。 与一般水准测量的区别: 不同的是视线长度较短,一般不大于25m,一次安置仪器可以有几个前视点。为了提高观测精度,可采用“三固定”的方法(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和固定施测路线、镜位与转点)。由于观测水准路线较短,其闭合差一般不会超过1~2mm,闭合差可按测站平均分配。9/19/20219当埋设的观测点稳固后,即可进行第一次观测。施工期间,一般建筑物每升高1~2层或每增加一次荷载,就要观测一次。如果中途停工时间较长,

7、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各观测一次。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竣工后应根据沉降量的大小来确定观测周期。开始时可隔1~2月观测一次,以每次沉降量在5~10mm为限,否则要增加观测次数。以后随着沉降量的减少,再逐渐延长观测周期,直至沉降稳定为止。9/19/2021104.2.3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1)整理原始记录 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闭合差,推算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 (2)计算沉降量 计算各观测点本次沉降量(用各观测点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减去上次观测点高程)和累计沉降量(每次沉降量相加),并将观测日期和荷载情况

8、一并记人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