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955810
大小:69.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06
《激光无线语音通信系统设计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0303姓名李斌学号20035214题目激光无线语音通信系统设计题目类型设计型一、选题背景及依据(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生产需求状况,说明选题目的、意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生产需求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无线激光通信是利用激光为信息的载体,大气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近几年来,由于移动通信的需要和微波通信的带宽限制,光自由空间的通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美国朗讯公司采用1.55μm波段的半导体激光器加光纤放大器(EDFA)作为发射光源,并采用波分复用结构,实现10Gbps容量的空间光通信。
2、日本、欧洲等国家也报道了几种空间激光通信装置。我国电子科技大学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器(10.6μm波长,内腔式),实现定点双工四线制三路电话的大气通信(技术成果编号88210414);中山大学激光与光谱学研究所采用音频或数字信号的调幅激光制式工作实现大气通信传输(技术成果编号89209283)。但它们都因通信容量低,在通信系统的结构上,没有与其他通信设备(包括光纤通信、微波通信)的接口,故实用价值小。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报导了一种无线激光通信端机实现了与其它通信设施的接口(技术成果编号00217069.8),但由于该端机设备昂贵,未能得到
3、广泛应用。2、生产需求状况电磁波作为无线通信的信号载体由来已久,至今仍广泛应用于短波、微波、毫米波无线通信。但它们存在致命的缺陷:保密性差、通信容量低、波段资源受限制等。光纤通信以光作为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由于光的频带资源十分丰富,故通信容量巨大,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体。但光纤通信网络包括光端机、光缆等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事先规划的、固定的,将会出现光缆没有到达或光缆不便到达的地址,无法进行光纤通信。早在二十世纪70年代,人们就开始了激光大气通信技术的研究,但由于当时光纤通信较为成功,激光自由空间的通信未能得到充分重视。无线激光通信与微波技术相比,它具有调制
4、速率高、频带宽、不占用频谱资源等特点;与有线和光纤通信相比,它具有机动灵活、对市政建设影响较小、运行成本低、易于推广等优点。因此,无线激光通信已成为通信家族中的一个新的成员,它可应用于最后一公里光网络接入、移动通信的基站互连、数据通信专线、电视电话会议专线、灾害应急、临时扩容、光纤线路维修、IP网络接入、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网、需特殊保密的军事安全部门和其他不宜使用光纤连接及微波的通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目的:激光无线语音通信系统的研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价格便宜、携带方便、同机具有激光信号发射和接收装置,且激光接收装置具自动跟踪激光发
5、射装置的双工通信功能的设备。该设备发射装置发出调制激光信号不仅可在自由空间传输,也能直接利用光纤作为载体传输,克服了在天气恶劣情况下无法通信的缺陷;该设备信号传输容量大,可直接与光纤通信、微波通信网络并网,并能灵活地适应各种场合的使用。2、意义:(1)在不具备接入条件(如:复杂地形)或带宽不足时提供高效的接入方案(2)解决综合业务接入的“最后一公里”:对智能小区的宽带接入,大企业Internet的互连,大客户的宽带接入提供一种快速灵活的方案,可提供2~622Mbit/s的带宽。(3)提供室内外、临近局域网之间的互连互通:当两座楼宇之间的办公室需要建立一条通信链路
6、,其他通信方式不能较好的解决时,采用无线激光通信可快速解决。(4)对于特殊要求的线路进行备份以及应急临时链路和意外恢复在突发的自然或人为意外灾害中,原有通信线路被破坏,难以立即恢复时,或者在一些特殊地方发生突发事件,需要应急通信,采用无线激光通信进行快速的部署。另外对于一些大型的集会需要快速建立一些临时链路用于现场通信。(5)本设计题目能运用到许多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方便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新的信息。参考文献[1]王秉钧,扩频通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3.8[2]张尔扬,短波通信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
7、2.2[3]陈刚,方祖捷,陈高庭,张之霞,34Mbit/s大气激光通信系统,光子学报,1999,28(Z3):128~130[4]张以谟,应用光学,北京工业出版社,1988[5]蔡燕民,陈 刚,董作人等,155Mbit/s大气传输光通信系统及其测试[J]·中国激光,2000,A27(11):1040~1044[6]蒋丽娟,朱道伟,无纤光通信技术及其应用[C]·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上海,2001,276~281[7]柯熙政,席晓莉,无线激光通信概论,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8]谢伟良,汤俊雄·基于Turbo码的大气无线光通信
8、系统特性分析[J]·中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