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952516
大小:5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05
《高一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命题人:徐南泽审题人:叶坚强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大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90分)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沿海某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河蟹育苗业。由于幼蟹特别喜欢在水草上栖息,农民要在蟹棚放置大量水草,因此水草需求量猛增,该县一年的水草需求量在400万千克以上,于是水草身价倍增,每千克水草卖到2.3元,出现“水草价格赛韭菜”的现象。回答6—8题。6、这里的水草()A.是商品,因为人们需要它B.是商品,因为
2、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C.不是商品,因为水草不是人们种的,是在水中自己生长的D.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 7、水草作为一种只需经过打捞、运输等简单工序的产品,其价格会超过韭菜,说明()A.商品的价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C.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和供求关系共同决定的D.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 8、水草每千克2.3元人民币。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职能。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 9、下列关于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它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②它
3、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③它是交换价值的基础④它的大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③ 10、“越是有用的东西越值钱”。这一说法()A.是正确的,它看到了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商品的价值B.是错误的,它违背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C.是正确的,它看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是错误的,它违背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的原理 11、下列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②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③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④
4、商品货币都是永恒范畴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2、在商品经济社会,商品和货币从现象上看都是物,从本质来说()A.都体现商品生产者交换劳动的关系B.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C.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3、《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禁止伪造人民币”。印制假币者必受到法律严惩。因为A.纸币仅是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B.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C.印制假币会造成通货膨胀D.印制假币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14、假定某国全年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额为30000亿元,货币流通
5、速度为6次,当年该国发行的纸币是()A.5250亿元B.5500亿元C.4750亿元D.5000亿元 过去我们治理通货膨胀主要运用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去调控;现在我们对付通货紧缩主要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调控。回答15—16题。15、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①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③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④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
6、②③④16、材料中两种宏观调控手段的共同目标是()A.解决社会总供给落后社会总需求于的矛盾,抑制过快消费B.解决社会总需求落后于社会总供给的矛盾,控制经济过热C.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D.调整生产力布局,实现企业技术进步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讲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时,再一次重申: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回答17
7、—18题。1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②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③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④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A.①②④B.①②C.①③④D.③④18、之所以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主要是因为()A.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B.非公有制经济的消极作用已经消除C.非公有制经济能过渡为公有制经济D.非公有制经济能加快生产力发展19、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
8、实现形式”。下列关于股份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B.股份制分为公有制与私有制两种C.股份制只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D.股份制是一种资产组织形式 20、近年来,为了发展经济,有的地方动用执法部门设关卡,不让外地产品流入本地;有的地方强令推销本地产品;有的地方组织质量监管部门专拣外地产品“曝光”,以达到“扫地出门”的目的。这些做法()①破坏了市场的开放性②践踏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③是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