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

ID:44941684

大小:23.8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05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_第1页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_第2页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悯农(二)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作者简介]   李绅,字公垂,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祖籍安徽亳州,中书令敬玄曾孙。父辈定居无锡梅里,幼年丧父,少时就读于惠山。宪宗元和初进士,擢翰林学士,补国子助教。因触怒权贵下,狱。武宗即位,徙淮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召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郡公。居位四年,辞位。以检校右仆射平章事,复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公元846年)逝世,

2、赠太尉,谥文肃。  李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与唐代著名诗人李德裕、元稹一起,号称“三俊”,是当时诗坛较有现实意义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失传。今存《追昔游诗》三卷、《全唐诗》,另录其杂诗为一卷。其中《悯农》二首,较有名。另有《莺莺歌》残段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李绅与宜兴蒋诫修好,蒋诫亦喜诗文,常在一起吟诗。一日,李绅又到蒋诫家,蒋诫子防是年18岁,绅见其敏慧,李绅当即让其赋《鞲上鹰》,蒋防即席作答:“几欲高飞天上去,何人为解绿丝绦。”李绅叹其才智,遂向朝廷推荐。后蒋防官至翰林学士

3、,中书舍人。蒋防是著名文学家,所作传奇小说《霍小玉传》至今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李绅,喜爱宜兴山水,曾游历宜兴善卷寺、善卷洞,并留下《别泉石》诗篇:“晴沙见底空无尘,青石潜流暗有声。微动松风涵淅沥,细浮竹月透轻盈。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春芽泛玉英。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醴泉清。”[注释]   悯(mǐn)农:就是对农民遭受的苦难生活表示同情、哀怜。悯,哀怜的意思。   粟:谷子。这里指代所有粮食作物。   子:植物的籽实。   四海:指普天之下、全国。   闲田:荒废闲置不种的土地。   犹:还,仍然。[译诗]   春天

4、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子粒。四海之内并无闲置荒芜的田地,可是仍有农夫饿死。[赏析]    李绅,他不仅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而且是写新乐府诗的最早实践者。元稹曾说过:“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予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列而和之,盖十二而已。”元稹和了十二首,白居易又写了五十首,并改名《新乐府》。可见李绅创作的《新题乐府》对他们的影响。所谓“不虚为文”,不也就含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意思吗?可惜的是李绅写的《新乐府》二十首今已不传,不过,他早年所写的《悯农二首》(一称《古风二

5、首》),亦足以体现“不虚为文”的精神。  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除了不懂事的孩子,谁都应该知道的。但是,现实又是怎样呢?诗人没有明说,然而,读者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水陆罗八珍”的“人肉的筵宴”,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

6、化为土”的罪恶和那“船中养犬长食肉”的骄奢。可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李绅当然不懂得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道理,但是,我们从几十年之后唐末农民起义的“天补平均”的口号中,便不难看出这两首诗在客观上是触及到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  《悯农二首》不是通过对个别的人物、事件的描写体现它的主题,而是把整个的农民生活、命运,以及那些不合理的现实作为抒写的对象。这对于两首小诗来说,是很容易

7、走向概念化、一般化的,然而诗篇却没有给人这种感觉,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那个畸形社会的矛盾,说出了人们想要说的话。所以,它亲切感人,概括而不抽象。  诗人还用虚实结合、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因此它虽然是那么通俗明白,却无单调浅薄之弊,能使人常读常新。在声韵方面诗人也很讲究,他采用不拘平仄的古绝形式,这一方面便于自由地抒写;另一方面也使诗具有一种和内容相称的简朴厚重的风格。两首诗都选用短促的仄声韵,读来给人一种急切悲愤而又郁结难伸的感觉,更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附]不

8、经之谈--为什么饿死农夫??   中唐李绅悯农诗言“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丰收年月尤能饿死人,莫非当时真的苛捐杂税达到民不堪命了。细想又是不然,果真如此早就闹革命了,这唐朝那能拖到黄巢起义?想当时大唐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