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ID:44938729

大小:417.2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05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1.掌握基础知识,理解文本内涵。2.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注意文章中引用的作用。3.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读书:目的和前提主题时文治史要读其书且知其人众所周知,治史须从目录学入手。以往治中国史者在撰文以前通常都会查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或《书目答问》等书,从中了解有哪些人撰写的哪些书是在自己所撰论著范围之内,然后翻阅并用卡片记下自己所需材料,在撰文时加以征引。这样的做法不是不对,可是未必精准,有时征引之文竟为断章取义。20世纪蜚声海内外的史学家陈垣先生的方法

2、与此不同,他要求“读其书且知其人”。这对于今天治史仍有重要启发。“读其书且知其人”,这样的要求有来由吗?孟子说:“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就是说,但凡善士或优秀学者,从共时性的层面而言,也需要能够与一乡、一国、天下之善士或优秀学者对话和交流;从历时性层面而言,也需要能够与历史上的善士或优秀学者对话和交流。而与古人对话和交流,则唯有颂其诗、读其书;颂其诗、读其书,则必论其世而知其人。这样读书,与翻检个人一时所需材料,完

3、全是两种不同的治学路径,其效果亦必不同。上述孟子之言,其实孔子也曾以不同方式论及。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里的“文献”,现在一般都当作文书来理解。不过,这样理解并不完全符合孔子所言之本义。“文献”中的“文”表示的是文书典籍,而“献”的意思则是“贤者”。何晏在《论语集解》中引郑玄注曰:“献,犹贤也。”“献”作“贤”解,亦数见于《尚书》,如《尚书·益稷》上有“万邦黎献,共惟帝臣”,《尚书·大诰》上有“民献有十夫”,《尚书·酒诰》中也提及“殷献臣”“越献臣”。如果认为这样的解释仍然不够具体,那

4、么,请看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的说明:“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及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这就与陈垣先生的历史文献学很接近了。提出“读其书且知其人”,体现了陈垣先生对史料全面掌握、审慎考辨的态度。他屡次提出,研究史学的人,不论撰述什么问题,在史料上都要尽量“竭泽而渔”。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理解“竭泽而渔”呢?现在,提出几个主题词,上网一查,然后逐条录下,这岂不就是一网打

5、尽、“竭泽而渔”了吗?其实,这是把网络当成涵盖一切史料之“泽”。事情真是如此简单而便利吗?恐怕这“捷径”有用于一时,却妨碍了治学者走上看似迂曲而实际最有效的正途。网络不是无用,但人脑应该先于电脑而动,电脑应该协助人脑为用,千万不能以电脑取代人脑。治史尤其如此。陈垣先生所说的“泽”,就是治史者所必需的史料或史源,它们汗牛充栋,像一片望不到边的水泽或海洋呈现在我们面前,初看时简直无从下手。当然,查看目录著作中的史部目录,或者上网检索,都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可是,史学研究的发展自然也必须有其横向扩充(博大)与纵向深入(精深)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有能力看

6、清自己研究所需的史料或史源之“泽”的内在结构及其与外部水源之间的相互关联。这样的“泽”首先是具体、明确而有限的,从而是可以“竭”的,在此限度之内是可以“竭泽而渔”的;再则,这样的“泽”又并非一潭死水,只要能看到它与外部的关联,就可以不断向更广阔的领域深入发展。可见,陈垣先生所提倡的“竭泽而渔”不是随意说的,而是把史源学中“文”与“献”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看透彻了,并且在自己史学研究实践中深有体悟之后才严肃提出来的。张之洞说,“牵连钩考,其益无方”;从已知之书、已知之人寻探未知之书、未知之人,“自可因缘而知之”。这几句话可以说是被陈垣先生看透了、用活了。国学经典原文

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解读: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在言语方面应当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诗海拾贝冬夜读书示子聿陆 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赏析】

8、 这是一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