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解读

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解读

ID:44937000

大小:19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05

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解读_第1页
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解读_第2页
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解读_第3页
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解读_第4页
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解读_第5页
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解读_第6页
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解读_第7页
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解读_第8页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解读1.标准基本情况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告(2018标字第16号)公布63项北京市地方标准,其中第40项为《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DB11/T-1585-2018)。本标准是由北京市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持编制,北京市地震局归口管理并组织实施。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为法律、法规依据,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数字强震动加速度仪》DB/T10-2016、《强震动观测技术规程》DB/T64-2016、《地震

2、台站建设规范》DB/T16-2006和《地震台站建设规范》DB/T17-2006等标准作为技术依据,针对建筑结构观测特点制定出满足北京地区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要求的技术指导条文。2.标准主要特点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设计要求、建设要求、观测要求等。为提高标准的操作性、适用性,结合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建设经验,对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特定的技术要求。将台阵分为通用台阵和专用台阵,分别提出该类台阵观测点的布设要求,对观测设备的技术指标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和优化。给出了通用观测台阵和典型专用结构台阵的观测点

3、布设示例图,提升了标准的可操作性。为使安装规范化明确了观测设备安装、试运行、验收的具体技术要求。为提高观测数据质量、方便数据使用提出了观测方法、观测系统维护、观测数据处理和观测成果组成等观测技术要求。3.标准规定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建设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的建筑结构适用范围和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8北京市法律、法规规定的需建设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的建筑、对经济社会有重大价值或重要影响的建筑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重要建筑。核电站和其他核设施受地震破坏时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应专门研究确定该类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的有关要求

4、。而超限结构因高度超限或者结构特殊,存在结构薄弱部位、抗震抗风中敏感部位,为确保结构安全,超限结构强震动观测有更高的要求,宜进行专门研究。本标准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设计要求、建设要求、观测要求等内容。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主要由观测设备、传输线路和辅助设施组成,如图1所示。观测设备主要包含加速度传感器和多通道记录器;传输线路主要包含加速度传感器与记录器间的通讯介质和记录器与管理中心之间的通讯介质;辅助设备主要有系统供电设备以及其他的辅助观测设施。图1 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组成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建设初期,应及时收集结构所在场址的位置信息、场地土资料

5、和结构设计资料等基础资料,为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的设计和台阵观测记录的数据分析奠定基础。其中场地土资料主要包括一般描述、柱状图、波速测量数据等,用于分析场地条件对结构反应的影响;收集结构类型、建设年代、设计图纸、结构计算书,用于开展结构数值模拟分析。根据观测目的、结构类型、场地特点,考虑台阵建设的经费预算、施工难易程度、结构使用功能等实际需求,进行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的方案设计,确定台阵的类型、规模,设备的选型和部署方式等。结构强震动观测台阵根据观测目的分为通用台阵和专用台阵两类。其中通用台阵是为记录结构整体反应设置的强震动观测台阵,布设

6、方式如图2所示。8如果建筑结构的质量、刚度分布较为均匀,其地震反应相对简单,在底层或地面层、中间层和顶层至少各设置一处观测点,中间楼层每间隔5-10层至少布置1处观测点就能满足结构观测要求。实际工程中会遇到竖向规则而平面不规则、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和平面不规则且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形体。这些结构由于存在转换层、加强层、错层和连体构造等结构或构件,结构体系的力学特性复杂,振动形态特殊,因此,要在结构刚度突变处布置至少1处观测点。这样的观测点布置能有效获取结构的整体响应,在实际的观测点设计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对称特性,以便能根据结构特性设置合理的

7、观测点数量。结构的振动分为平动和扭转两类,观测点要同时实现对平动和扭转的观测。因此,为了观测结构平动,一般将水平向加速度传感器沿靠近结构平面形心的竖直轴大致等间隔布设,而为了观测结构扭转,可将正交的水平向加速度传感器布设于结构的翼端。图2结构强震动通用观测台阵观测点布设8自由场地观测点的设置是为了记录该结构完整的地震动输入,因此传感器类型要求为三分向传感器。自由场地观测点宜布置在工程场址所在的自由场地或基岩上,到主体结构的距离宜不小于被观测结构高度的2倍。工程实践中,很难找到满足距离要求的观测位置,可将传感器布设于深度达到基岩或剪切波速不

8、小于500m/s的强震动观测井中,依据是500m/s剪切波速值实际上相当于工程中的坚硬土层的经验剪切波值,目前已为工程界所公认和采用,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将基岩层顶面或剪切波速不小于500m/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