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伦理与法规复习

新闻伦理与法规复习

ID:44934785

大小:433.50 KB

页数:72页

时间:2019-11-05

新闻伦理与法规复习_第1页
新闻伦理与法规复习_第2页
新闻伦理与法规复习_第3页
新闻伦理与法规复习_第4页
新闻伦理与法规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伦理与法规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绪论我们发现每个观点都有其合理性。没有一个观点是“正确的观点”。伦理=正确VS.正确的决定--真实与忠诚--个人与群体--短期与长期--公正与怜悯伦理问题是对与对的问题对VS对的决定=伦理两难对VS错的决定=道德诱惑做一个好的决定,而不是一个“对”的决定好的决定基于逻辑和理性以及全面的考虑。做出決定事實(定義)Facts(Definition)效忠Loyalties價值Values原則PrinciplesThePotterBox伦理决策模型权威法律,父母,老板、规定,(外在规范)合逻辑解决问题同时不带来新问题DECISION先例历史经验情感个

2、人直观感受(内在)新聞事件選擇對誰負責群體利益概括價值取向參照倫理原則人类及社会观点書面道德準則作出決定或政策回馈現實社會博克模式Bok’sEthicalDecision-makingframework问自己:你对你选择的行为的内心感觉如何?问专家:是否存在另一种能达到同一目标而不会引发伦理问题的行为方式?问相关人:我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怎样的影响?相同题材不同选择M.Herald(1986)DailyNews(1988)事实社区住房供给存在种族歧视价值新闻监察责无旁贷,特定欺骗行为并非不可接受无论如何不可以欺骗,获取事实无需欺骗原则功利主义绝对命

3、令效忠社会、自我、雇主社会和被访者人格权利、专业理念、受众决定经讨论决定使用暗访,由不同肤色的记者扮演承租人,比较各自体验,揭示其中种族歧视,短时推出报道报社两次审批不通过,最后否决暗访计划,进行深入调查,历时一年推出翔实报道,获普利兹奖提名学习本课:案例分析方法案例分析的方法:了解更多的复杂的职业伦理情况了解做伦理决策的语境。想到做这一决定的结果。学会在何时、要如何妥协和接受。二、新闻伦理的两难悖论隐私权界说。美国学者瓦伦和布兰代斯在1890年发表《哈佛法学评论》的《隐私权》一文,奠定了隐私权的法理基础。隐私权的诞生。罗伯逊诉罗切斯特折叠箱公司

4、案纽约州隐私权诞生。隐私权成为公认的基本人权。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第12条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名誉和荣誉不得加以攻击。人人有权享受法律保护,以免受这种干涉或攻击。”1966年《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7条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加以任意或非法干涉,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以非法攻击;人人有权享受法律保护,以免受这种干涉或攻击。何谓隐私权隐私权:公民个人和死者所享有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悉和公开、个人生活不受外界非法侵扰,个人私事的决定不受非法干涉的一种独立人格权。个人信息的保密个人生

5、活不受干扰的权利个人私事决定不受非法干涉的权利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我国以往对隐私权实行间接保护:将侵害隐私权归为侵害名誉权予以保护。有法理的合理性。名誉侵权和隐私侵权的本质区别:侵害的内容不同;侵害的方式不同;行为的心理状态不同;享有的主体范围不同。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宪法:82宪法;法律:《邮政法》、《未成年人法》等;行政法规:《艾滋病监测管理若干规定》、《个人存款帐户实名制规定》;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民法通则意见》、《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名誉权解答》。直接保护2010年7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第二条 侵害民事权

6、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第三十六条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

7、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新闻报道侵犯隐私权的表现形式普罗瑟《美国侵权行为法重述》的分类:未经许可侵入他人生活的隐私领域;披露令人难堪的信息;盗用姓名和肖像;美国:姓名、肖像属于隐私权保护的内容;是“为了自己使用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中国:肖像权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予人错误印象的曝光。公民的正确形象也属于隐私权保护的范围;这种歪曲具有严重冒犯的性质;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实际上的恶意”。我国对新闻隐私侵权的分类侵入私生活领域:包括强制侵入和秘密侵入。关于入侵目标的界定;行为人以自己的行为显示自己在主观上确有隐私的愿望,这种愿望客观

8、上是社会可以接受的。隔绝地点包括私人产业;私人地点如果发生公共事件,进入即为合法。隐私侵权之一:侵入私生活领域侵入方式:包括实体和非实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