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宗教习俗

九华山宗教习俗

ID:44913713

大小:28.6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04

九华山宗教习俗_第1页
九华山宗教习俗_第2页
九华山宗教习俗_第3页
九华山宗教习俗_第4页
九华山宗教习俗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华山宗教习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九华山宗教习俗【腊八节】腊月(即十二月)初八日,俗称“腊八”,又名“佛成道日”。相传这天也是佛祖释迦牟尼诞辰纪念日,逢此日寺庙都要举行诵经供养法会,煮“腊八粥”以祭佛祖。后传入民间演变成为庆贺五谷丰登的习俗。“腊八粥”一般用糯米、红枣、豌豆、绿豆、花生仁、核桃、杏仁、莲子,也有用籼米、玉米、芝麻、桂圆、莲藕、香茹、红枣、赤豆等八种以上原料合煮而成。节日期间,九华山上僧俗同乐,儿童们凌晨便打着灯笼、提着锅碗到寺庙里去打粥。九华山及周边地区民间还认为“腊八”是吉日,故办婚嫁喜事者较多。此俗流行至今。  【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俗

2、称“过小年”。旧时在青阳县九华山一带传有民谣“长工短工,二十四满工”,“有钱无钱,回家过年”。是日,在外地工作的人均已返回家中。各家各户设供桌、列祭品,悬挂祖先画像或设祖先牌位,焚香、点烛、烧纸、放鞭炮,以祭祀亡灵。晚饭后还须送“灶王爷”上天。  【荤年】九华山一带乡民素有“烧年香”习惯,即提前两天过大年。腊月二十八(月小二十七)这天吃年饭允许吃荤,俗称“过荤年”。年饭后须收起鱼、肉之类食品,并洗除餐具及其他器皿上的荤腥味,以备次日吃素,干干净净拜菩萨。  【素年】腊月三十日,当各地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吃年饭时,而九华山上却显几分冷

3、清。多数人家只备几盘素菜或素面,不吃荤腥食物,称“过素年”。是日天黑后,人们打着灯笼、捧着香,不声不响地(遇到熟悉人也不许说话)到寺庙里去拜佛、请佛,“净身”,“净心”地敬菩萨。此俗此仍流行。  【除夕】又称“大年三十”、“三十晚上”。十二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日)日,九华山乡民各家各户挂年画、贴春联、祭祖先(上坟,向祖先亡灵烧香、叩头、供祭品)、接“灶神”(一般由家庭主妇烧香、叩头),天黑后鸣“关门炮”(放爆竹),合家团聚吃年饭。饭后,长辈用红纸包钱给晚辈,名“压岁钱”;在宗族聚居区,晚辈们要挑灯挨户向长辈们请安;老人就寝前小字辈

4、须行“辞岁礼”,谓之“纳福”;中青年人多数通宵娱乐,称为“守岁”。此俗今已简化。  【春节】正月初一日为春节,节期一般延续数日。“春节”一称,源于民国初年的“春(正元)、夏(端阳)、秋(中秋)、冬(冬至)”4个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立春”,而非“正元”。旧时九华山及周边地区民间有“有吃无吃,玩过上七”民谣。即:初一,清晨家家户户开门放鞭炮,俗称“开财门”;有些户主在自家门前撒五色纸、烧香、叩拜四方天地,名曰“出行”;多数家庭有吃“元宝”(卤鸡蛋)习惯。是日,男女老幼都穿新衣新裤,不外出串门,在家中欢聚。初二,人们开始走亲访友

5、,相互拜年贺喜,吃“春酒”(宴请)。初三,乡村中有些农户开始劳作,是日上山砍柴称“发财”。初四,旧称“财神日”,从商者须拜接“财神”,办春酒。初七,旧称“人日”,人们大都在家中休息,忌探亲访友。此后,逐渐恢复正常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封建迷信活动废止,其他健康习俗依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还在假期中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联欢”、“团拜”等节庆活动。  【上七日】正月初七日,俗称“人日”或“人生节”。旧时,人们是日主要活动是称体重。尤其是青少年男女要称体重,检查自己一年来体重的增减。九华山乡民中流传,凡于当天称过

6、体重的人在这一年就还会闹肚子痛。此俗今不多见。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此俗据传源于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此日戡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煮食元宵,后流行成俗并成为节日。是日,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元宵”用糯米粉揉搓而成,空心的,包芝麻糖馅,实心的,揉合桂花,风味各异。九华山及周边地区民间还流行“正月十五似大年”,是夜要闹花灯。此俗沿习至今。  【灯会】一称“玩龙灯”。正月十二日“起灯”,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掀起高潮谓“正灯”,正月十六日灯会结束称“圆灯”。灯会形式多样,有龙灯、狮子灯、跑马灯、

7、蚌壳灯等,一般以纸糊的龙灯为主。灯会期间,玩灯人结队出游,放鞭炮,走村串户。此俗流行至今。  【新春节】每年“立春”之日俗称“新春节”。白天,各家用碗栽春菜一棵,谓迎春得福;晚间,每户设酒席聚餐,名为“饮春酒”。今“栽春菜”之俗已废,“饮春酒”习俗尚存。  【二月二】二月初二日,民间称为“龙抬头”。是日,农民忌下田务农,妇女忌拿针线,清闲度过一天。次日起春耕开始,农村进入繁忙的劳作季节,城镇各家店铺都于这天开门营业。此俗今不流行。  【中春日】二月十五日称“花朝”或“芳朝”。旧时,山乡的姑娘们多在这一天串门聊天,结伴游玩。今此俗

8、不存。  【三月三】三月初三日谓“踏春日”,又称“鬼节”。旧时,九华山及周边地区居民有采嫩蒿头和糯米粉做“蒿粑子”吃的习惯,意思是用“粑子粑(粘)住魂”,以祈佑平安。今此俗已废。  【放风筝】亦称“放纸鸢”、“放鹞子”。宋高承《事物纪原》载:“纸鸢俗谓之风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