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913632
大小:491.0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04
《中药教材的中药列表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整理章节种类药名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备注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1.风寒感冒。2.咳嗽气喘。3.风水水肿。为发汗解表之要药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1.风寒感冒。2.寒凝血滞诸痛证。3.痰饮、蓄水证。4.心悸。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紫苏辛,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1.风寒感冒。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紫苏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
2、,温中止呕,温肺止咳。1.风寒感冒。2.脾胃寒证。3.胃寒呕吐。4.肺寒咳嗽。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有“呕家圣药”之称。香薷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风寒感冒。2.水肿脚气。“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不宜久煎;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1.外感表证。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吐衄下血。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1.外感表证。2.风疹瘙痒。3.风湿痹痛。
3、 4.破伤风证。“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1.风寒感冒。 2.风寒湿痹。白芷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风寒感冒。 2.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疼痛证。 3.鼻渊。 4.带下证。 5.疮痈肿毒。可用治皮肤风湿瘙痒细辛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1.风寒感冒。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3.鼻渊。4.肺寒咳喘。不宜与藜芦同用。藁本辛,温。归膀胱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风寒感冒,
4、巅顶疼痛。 2.风寒湿痹。苍耳子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1.风寒感冒。 2.鼻渊。 3.风湿痹痛。*辛夷、葱白章节种类药名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备注解表药发散风热药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蝉蜕甘,寒。归肺、
5、肝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目赤翳障。 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桑叶甘、苦,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3.肝阳上亢。 4.目赤昏花。尚能凉血止血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肝阳上亢。3.目赤昏花。4.疮痈肿毒。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1.表证发热及少阳证。2.肝郁
6、气滞。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退热截疟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2.麻疹不透。 3.热病口渴,消渴证。4.热泄热痢,脾虚泄泻。&蔓荆子、木贼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2.肺热喘咳证。 3.胃火牙痛、头痛、消渴证。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1.热病烦渴。 2.肺热燥咳。 3.骨蒸潮热。4.内热消渴。 5
7、.肠燥便秘。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1.热病烦渴。 2.胃热呕哕。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4.热淋涩痛。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1.热病烦渴。2.肺热燥咳。3.内热消渴。 4.疮疡肿毒。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1.热病心烦。 2.湿热黄疸。 3.血淋涩痛。 4.血热吐衄。 5.目赤肿痛。6.火毒疮疡。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2.瘰
8、疬、瘿瘤。3.乳痈肿痛。决明子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清热明目,润肠通便。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2.头痛、眩晕。3.肠燥便秘。寒水石、谷精草、竹叶、淡竹叶、密蒙花、青葙子章节种类药名性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