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910749
大小:6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04
《2019年湖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湖南省衡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提示:本学科试题共三大题,27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请同学们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则无效;答题前一定要将答题卡上的项目填写清楚。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2分)A.诮骂(qiào)镌刻(jùn)粲然(càn)泰然处之(chŭ)B.蛰伏(zhé)掺杂(cān)嗤笑(chī)岿然不动(guī)C.瞥见(piē)愧怍(zuò)悖谬(miù)瞠目结舌(chēng)D.毛坯(pēi)
2、沉淀(dìng)辍学(chuò)未雨绸缪(móu)【解析】A.镌刻(juān)B.掺杂(chān)D.沉淀(diàn)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识不相符合的一项是(C)(2分)上辈的读书人,大凡从乡野走出去的,都有一点泥土的气味。像张中行、季美林等大师,在讲着那么深的学问的时候,还能从他们那里隐约地领略到蟋蟀的吟唱和野草的幽香。现在你就是听易中天、于丹、钱文忠讲乡野的故事,多少也能听出城里的水泥丛林和堵车的情绪。A.乡土气息是过去很多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作品的特质。B.乡野生活对上辈的很多读书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C.不是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就
3、不能在他的作品中品味到乡土气息。D.现在很多读书人讲的乡野故事中都流露出了种种城市的气息。【解析】C.表述与原文不符,“像张中行、季美林等大师,在讲着那么深的学问的时候,还能从他们那里隐约地领略到蟋蟀的吟唱和野草的幽香”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2分)A.国际马拉松比赛首次在衡阳激情开跑。在这场万众瞩目的比赛中,衡阳人以奔跑的姿势跑进春天,拥抱春天。B.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在此节目中,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青睐。C.近期在东洲岛举行的焰火表演晚会中,璀璨夺目的焰火以及具有衡阳地方特色的民俗
4、表演让人们拍手称快。耿耿于怀D.在建国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解析】B.“鲜为人知”指很少人知道,与后文“广大”“青睐”语意不符;C.“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D.“耿耿于怀”主要指有心事不能释怀,有时含贬义。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分)A.电影《老师·好》自3月22日全国上映以来,不断引发观影热潮。到目前,《老师·好》在同日上映影片中票房、上座率均居首位。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
5、真迹的集中场所。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成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D.自共享单车在衡阳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轻便易行、收费廉价、随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解析】B.主谓不搭配,“刻文”和“集中场所”不搭配;C.动宾不搭配“成立”与“有效机制”不搭配;D.缺少主语。删掉“自”功或在“因”前加上“它”来指代。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C)(2分)A.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周岁。B.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代表
6、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两篇课文都是出自于这部史书。D.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转久绝。”所描写的应该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解析】C.《周亚夫军细柳》出自司马迁《史记》。6.名著阅读(4分)(1)《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以黄土高原为背景,全景式地表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是路遥(作者)的代表作,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2分)(2)关于这部小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
7、项是(C)(2分)【解析】此题考查《平凡的世界》名著的基础知识,作者路遥,曾获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A.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村民的命运为中心,深刻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B.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孙少安领导生产队推广责任制,并成了公社的“冒尖户”。C.孙少平因不懂技术,办砖窑蒙受了巨大损失。D.田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献身。【解析】C.小说中是孙少安因不懂技术,办砖窑蒙受了巨大损失。7.综合性学习(4分)习近平主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用中国经典
8、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在他的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既具有启迪的意义,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2018年5月2号,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