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902625
大小:69.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1-03
《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是上海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五年,也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上海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环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通知》(国办发〔2011〕51号)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的通知》(工信部规〔2011〕5
2、05号)要求,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上海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加快构建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表现在:1.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274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3倍,占全市研发投入的57.1%,研发投入强度(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0.85%。其中
3、,六大支柱工业R&D经费投入达233亿元,占全市工业的85%,研发投入强度为1.08%,比全市工业高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达10.03万人,比“十一五”末期增加了33%。2.企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研发机构1085个。基本建立了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引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区县级(集团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体系。累计建成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及分中心)42家,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23家,区县级(集团级)企业技术中心约600家。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近3000家。
4、振华重工、光明乳业、电气电站等3家企业获得国家首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授牌。3.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9年本市全面启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来,产业技术能级逐步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0年全市登记重大科技成果2318项,其中工业企业为1041项,占全市比重达到45%。近年来,通过承担“核高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高档数控机床、大型客机等上百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提升了产业技术能级。在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取得了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如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设备、等离子体刻蚀机、高
5、端SOI材料、取向硅钢、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7500吨全回转浮吊、大型地铁复合盾构等先后推向市场。“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一直保持在23%-25%左右,2010年全市工业新产品产值达到5870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23.2%,高技术产品出口呈逐步上升趋势,2010年占商品出口总额比重达到46.53%。4.开放式创新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上海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上海汽车、上海电气、振华重工、天马微电子等龙头企业先后收购国外技术先进企业或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上海积极吸纳国内外优势企业来沪设立研发机构,集聚了跨国
6、公司研发机构319家,技术和人才的溢出效应逐步显现。根据《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条例》,“十一五”期间本市“吸收与创新计划”专项累计支持项目700个,投入财政扶持资金超过5亿元。AP1000机组核岛主设备制造技术、MW级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并网发电技术、新型钻井平台建造关键技术研究等一批研发成果,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支撑。5.技术创新平台加速集聚依托优势企业和研究院所等创新主体,新建了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如数字电视、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核电仪表等国家级研发中心,智能电网终端产品、新能源车辆、工程软件等国家级检测中
7、心。“十一五”末期,上海累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0家、国家工程实验室7家、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8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联合上海交大、复旦等高校和各类科研院所,推进产学研合作,依托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200多家各类产学研合作机构,形成了项目联合攻关、共建研发机构、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科技型企业等多种模式,积极探索适应不同产业特点的产学研用相融合的发展模式。6.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工作持续推进2010年,企业申请专利4.55万件,占全市的63.9%;授权专利3.42万件,占全市的70.8%。“十一五”期
8、间,累计全市创建了“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00家。积极鼓励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定,每年支持20项左右新兴产业和信息化领域的重要标准制定,积极争取国家标委会工作组落户上海。全市现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下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