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整体资料】《道路与梦想》-王石

【万科整体资料】《道路与梦想》-王石

ID:44901802

大小:788.1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11-03

【万科整体资料】《道路与梦想》-王石_第1页
【万科整体资料】《道路与梦想》-王石_第2页
【万科整体资料】《道路与梦想》-王石_第3页
【万科整体资料】《道路与梦想》-王石_第4页
【万科整体资料】《道路与梦想》-王石_第5页
资源描述:

《【万科整体资料】《道路与梦想》-王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序章2004年7月,位于南半球的澳洲恰是冬季。7月25日,我和攀登科修斯科峰的队友们抵达科修斯科峰山脚下,计划翌日攀登大洋州制高点、2228米的科修斯科峰。攀登路线比较简单,我们只需要乘滑雪场缆车升到海拔1800米高度,预计两个小时可抵达顶峰。气象预报表明:明天有暴风雪,山顶温度在零下10~15度。聘请的向导解释说:冬天攀登科峰的人就很少,有风雪天攀登者迷失方向而遇难的记录,在暴风雪的天气来临时,登山者最好等待……等待还是攀登?在8人组成的登山团队中,万科集团的三位同事和《凤凰周刊》总编辑有多次高海拔攀登雪山的经历,然而全忠夫妇和深圳电视台的两位记者却是第一次攀登雪山。关键点在全忠。六

2、年前,全忠时任《万科》周刊总编,体重负担较重的他曾陪同我攀登峨眉山。在催逼加鼓励下,他一路上气喘吁吁、颤颤悠悠跟着攀登。然而,最后10里的路程还是被揽活儿的轿夫请上了滑杆。自这以后,只要提到登山,他就会面颊发绿、脑袋摇得象拨浪鼓。大概受到我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激励,在我准备攀登七大洲最后一座山峰时,已经独立创业的全忠提出一起前往。到了山脚下,队员们无论新老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唯有全忠夫妇一脸沉默。“不舒服?”全忠扭捏着表示:“天气这么恶劣,就不打算登顶了。”“那怎么行?”此时,全忠才交了底牌:只是前来助兴,就没有准备登顶。“不能说放弃就放弃呀。”有预谋的全忠回答:“没携带攀登雪山装具。

3、”“嘿嘿”,老王乐了:“在这里什么样的登山装具都可以租到。”封杀了全忠的借口,决定八个人在风雪中一起冲击顶峰。翌日,阴云密布,雪花飞舞。呼啸旋转的风掀起积雪,搅得天昏地暗,能见度只有十几米。队员们套上雪掌(为减轻身体对雪层的压力的装置,俗称“熊掌”),步履艰难、躬身行进,脸颊被硬雪粒抽打得由疼痛到麻木。没多久,全忠就拉在队伍的后面消失了踪影。走在前面的队员每行走大概十五分钟,就要停下来等待拉下的队员跟上再行进。登山是项带有危险的极限运动。正是这种危险,才能激发人的潜能而实现超越自我。对于初等雪山者来说,面对弥漫的风雪,加之无法跟上队伍,很容易因为疲劳而产生孤立和恐惧的情绪,从而放弃继续

4、攀登。在这样的情况下,队友的关照和鼓励至关重要。回想六年前的峨眉山,如果我行走的速度放慢些,做些更多的鼓励,使全忠能够成功登顶,现在,他恐怕已是位登山好手了。耐心等待了一会儿。我看见两个晃动的身影,前面是浑身包裹严实的全忠,后面跟着押尾的澳大利亚高山向导。“怎么样,还行吧?”“啊、啊,还行。”“好样的,有潜力!”“嗨嗨,甭夸奖了,顶峰还有多远?”“还有二十分钟。”“呵呵,甭拿俺开涮了。”已经行走了两个小时。登顶科峰的传统路线比较平缓,不需要打保护绳,即使冲击顶峰的路段似乎也没有什么危险。向导却提醒这支中国来的队伍,我们正在行走在山脊的雪檐路段,脚下是悬空的,如果不小心踏破雪檐,就会跌落

5、滑堕。此时,走在前面的向导没走几步就停下来,透出大比例地图和指南针,勘测路线,以防误入危险境地。能见度太低了,老练的向导也不得不凭借地图进行指引……踏着厚实的积雪往上,往上。风呼啸着,能见度越来越低,队员的冲锋衣裹上了一层硬邦邦的冰壳,个个都变成了银武士。12点10分,先头队员登顶,队员陆续抵达。只剩下全忠。一刻钟后,缓慢晃动的身影出现。先期抵达的全太太撒着嗓子高喊:“全忠,我们登顶了,登顶了!”声音有些呜咽,但你可以感觉到经历痛苦磨难之后的满足和欢乐……笑声,如释重负般的由衷笑声,在峰顶飘荡。对我来说,攀登2,229米的科峰,风雪弥漫只是平添了些戏剧色彩,但对初级雪山者来说,尤其象全

6、忠那样对登山已经产生畏惧的人而言,在恶劣气候下攀登科峰却是一次对身心极限的挑战。假如没有激励、全忠夫妇已在山脚下放弃这次登顶活动;假如没有队友的鼓励、协助,他们夫妇也不可能登上顶峰。登山活动是项最讲团队协作的极限运动。一个初学登山者的攀登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是极其有限的,但在队友的帮助下实现了似乎不可能的攀登,突破了自我极限。团队精神不仅实现新老队员一起登顶的愿望,还灌注了相互体谅、友谊关爱和谦虚奉献。这些才是登山活动的意义所在。就这样,结束了我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的历程。正是登山,告诉我该如何珍惜生命,如何担负起生命的责任,而这历程,却开始于少年时代爬上的那座小山……第一章红与黑1983--

7、1987野性的精神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从军队转业后在郑州铁路局工作。母亲是位受过良好教育的锡伯族妇女。锡伯族在历史上是一个游牧民族,能征善战,曾为保护西北边疆立下赫赫战功。某种意义上,我身上也延续了这种野性的精神和对生命的强烈热爱。登山,从童年就开始了。小学一年级,我还在北京上学。一次春游,同学们一起去郊区爬山。班级里组织了三个小分队,看哪个小分队先爬上去。我在其中一个小分队拿旗,结果,是我第一个将旗插到了山头上。这是我在户外活动中获得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