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899297
大小:2.12 MB
页数:78页
时间:2019-11-02
《污染场地土壤再利用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污染场地土壤再利用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编制说明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中心2015年3月目录1.本导则制定的背景、原则和技术路线11.1.项目背景11.2.制定原则21.3.技术路线22.国外污染场地土壤再利用调研42.1.欧洲42.2.马萨诸塞州132.3.纽约州142.4.新泽西州173.国外基于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筛选值调研203.1.美国203.1.1.美国EPA203.1.2.新泽西州233.1.3.怀俄明州243.2.加拿大243.3.新西兰264.北京市污染场地土壤再利用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的制定28
2、4.1.导则的适用范围284.2.污染场地土壤再利用概念模型284.3.污染场地土壤再利用工作程序294.4.第一阶段——土壤再利用风险筛选294.4.1.再利用土壤污染状况分析294.4.2.场内土壤再利用304.4.3.场外土壤再利用304.4.4.场外土壤再利用筛选值304.4.4.1.关注污染物304.4.4.2.土壤再利用情景304.4.4.3.筛选值分级及使用314.4.4.4.筛选值计算324.4.4.5.土壤再利用筛选值及与国外对比424.5.第二阶段——再利用区域环境概况调查484.5.1.评价等级与调查范围的
3、确定484.5.2.自然环境状况调查49754.5.3.环境敏感区调查504.5.4.土壤/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504.5.5.水文地质调查504.5.5.1.气象、水文514.5.5.2.水文地质条件514.5.6.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估524.5.6.1.孔隙潜水防污性能评估524.5.6.2.岩溶水防污性能评估534.5.6.3.裂隙水防污性能评估574.5.6.4.承压水防污性能评估574.6.第三阶段——特定场地土壤再利用风险评估584.6.1.人体健康风险评估584.6.2.地下水风险评估584.6.2.1.第一层次604
4、.6.2.2.第二层次614.6.2.3.第三层次624.6.2.4.第四层次634.6.2.5.基于保护地下水的土壤再利用修复目标值计算634.7.污染防治对策及长期监测64附录A污染物理化性质参数65附录B地下水中污染物含量限值69参考文献72751.本导则制定的背景、原则和技术路线1.1.项目背景2014年4月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数据显示全国的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
5、、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随着国家“退二进三”政策的实施,城市中出现大量遗留、遗弃的污染场地,公报数据显示,全国重污染企业用地土壤超标率为36.3%最高,工业废弃地土壤为34.9%,采矿区为33.4%、工业园区
6、为29.4%等。2001-2008年间我国关停并转迁企业数由6611迅速增加到22488个,增速为1984个/年,总数达10万个以上。2008年之前北京市四环路以内就有200多家污染企业搬迁,2014年年底之前,仍有300家污染企业将完成搬迁,遗留的土壤污染问题亟待解决。2014年5月14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4]66号)要求场地治理修复从业单位必须按照相关环保标准规范开展调查、风险评估及治理修复工作。近年来北京市也积极探索污染场地环境管理
7、工作,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标准导则和技术规范,包括《场地环境评价导则》(DB11/T656-2009)、《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811-2011)、《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DB11/T783-2011)和《重金属污染土壤填埋场建设与运行技术规范》(DB11/T810-2011)等,并初步建设了污染场地标准体系,为北京市污染土壤的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同时开展了大量污染场地调查工作,仅“十一五”期间就对近70块待开发利用场地进行了环境评价。同时,原北京化工二厂和北京有机化工厂有机污染场地也已完成
8、修复,原北京炼焦化学厂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正在进行。然而,昂贵的修复费用及修复后土壤的去向问题已成为制约污染场地修复工作可持续开展的主要因素。利用这些污染土壤代替开挖新土用于工程建设或基坑回填等,不仅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实现了污染土壤的再利用,还能节约了不必要的修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