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897181
大小:15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01
《中共蒲城县委党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共蒲城县委党校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要点2014年,县委党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县委工作会议精神,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继续深化创新教育培训工作和教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一、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努力抓好干部培训工作1、主体培训一是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送党课上门”宣讲、培训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到政法委、农业
2、局、交通局、苏坊镇等部门乡镇“送党课上门”共31次,听课人数达1000余人次;二是根据县委组织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组织四名教师深入我县23个乡镇及办事处共授课46次,听课人数达近八千余人;三是“七一”前与组织部联合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430余人次;四是承办公安系统群众路线教育专题培训班,受训人数达500余人次;五是举办全县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3期,培训干部990人;六是举办全县退居二线党员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培训班,培训人数300余人。-10-2、自主选学培训为满足干部学习培训个性化、差别化需求,
3、缓解干部工学矛盾,激发干部的学习热情,加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我校继续开设自主选学课堂。课程菜单以广大干部最希望了解的知识、最渴望掌握的理论、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为主。以本校教师为主,聘请县内外兼职教师6人,每周一课,讲授党性修养、时事政治、国学、历史、文学、摄影等知识,由干部个人根据工作需要、兴趣爱好和能力素质提升的需求,从课程菜单中自主选择学习培训内容,党校根据学员申报情况,实施分类教学。全年共举办24期,培训人数1200余人,有效地促进了干部培训从‘大锅饭’向‘自助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忙工作没时间学’向‘有计划选时间学’三大转变,同时也进一
4、步扩大了党校影响力。3、网络党校培训在继去年群众路线专题培训班之后,我校于今年6月份又开办了“学理论、强宗旨、转作风”科级干部培训班。共注册学员2725名,上传视频和文本课件117个、判断题282道、选择题692道、必看电影4部,上传新闻、公告、通知86篇,现网络点击率已达110万次。开班后,及时解决学员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员能够利用网络开展理论学习,在我县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发挥一定作用。二、扎实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我校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围绕“为民务实清廉”-10-主题,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通过深入基层党组织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
5、意见表、设置意见箱等多种渠道,重点查找我校在“四风”问题及工作中存在的“不严、不细、不实”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实施方案,整改方向明确,整改措施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做到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真转真改。同时,依托活动载体,增强教育工作实效。一是认真作好自选动作。开展读书活动,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每学期为每位教职员工购买书籍一本,要求每人读书之后选择角度给大家讲授,有能力的还制作电子课件,课后每人针对讲课进行点评。目前已讲课18次,活动既增长了知识,又切磋技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扎实开展城乡党组织共建和青年干部挂职锻炼。领导班子深入
6、联系村和农户,详细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与村三委会班子多次座谈村级发展规划,形成调研报告1篇。我校的三名挂职干部也能按要求每周至少下村一次了解村上工作活动开展情况,对于了解到的困难能够积极想办法、出主意。今年为村上送果树专题培训一次、协调文体广电局给村上申请并运送音响设备一套。我校也根据实际情况最大能力的给予帮助。三是认真做好干部“回原籍”工作。我校六名“回原籍”-10-干部,基本上都能按时按点回原籍进行调查走访,了解民情村情,为村民排忧解难。校长徐小刚经过多方协调,为所在的孙镇潘庄村筹集村道硬化资金10万余元,硬化巷道1200米,并与县文广局联
7、系为潘庄村送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副校长钟亚萍为所在的荆姚镇钟家村争取玉米培训资金1万元。四是后进村整顿。对帮扶村桥陵镇赵坡村,针对其苹果示范园联系相关部门培训2次。对包联的后进村龙阳镇蒲石村进行走访调研,我校校长徐小刚完成调研2次,张建党完成调研1次。经过相关人员碰头研究并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县委组织部基层办。五是结对帮扶。党校与包联乡镇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挂职青年干部在挂职村每人结对帮扶1贫困户。多次到贫困户家中探望,深入了解其生活状况、存在问题及困难原因。围绕贫困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