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源解析

大气污染源解析

ID:44890485

大小:26.9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01

大气污染源解析_第1页
大气污染源解析_第2页
大气污染源解析_第3页
大气污染源解析_第4页
大气污染源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气污染源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气污染源解析北京大钢环境治理技术研究院大气气溶胶及其粒径分布大气气溶胶,是指在大气环境中,液体或固体颗粒均匀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相对稳定的悬浮体系。虽然大气气溶胶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能见度、干湿沉降、云和降水的形成、大气的辐射平衡、平流层和对流层的化学反应等均有重要影响。由各种源排放进入大气中的颗粒物,大部分集在对流层,距地面l~2km范围内(即大气边晃层)。在此区域内的颗粒物的尺寸最大,种类最多;而在距地面4~5km以上的范围内,颗粒物的浓度基本上不受地球上直接排放的影响,其尺寸分布与本底气溶胶的分布相近。一般认为,气溶胶颗粒物的本底质量浓度约为1

2、0ug/m3,颗粒浓度为300个/m3。但污染严重的城市中,有时气溶胶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最高可达2000ug/m3。污染严重的水泥厂,其年均质量浓度通常大于350ug/m3。大气气溶胶的粒径是其最重要的性质之一。大气气溶胶所有的特征都与其粒径有关。由于大气气溶胶的形状非常复杂,极不规则,有球状体、粒状体、片状体等,因此在度量大气气溶胶粒子大小时经常使用等效球体的直径来表示。其中,最常用的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它是按照粒径的大小,大气气溶胶粒子可分为粗粒子(coarseparticulate)和细粒子(fineparticulate)。对气溶胶粒子进行粗细划分和研究的原因在于粒径的

3、差异使得粗粒子和细粒子在化学组成、来源和形成方式、传输和去除机制等均存在一些根本的区别。目前粗粒子和细粒子的粒径分界线还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根据研究的需要,一般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otalSuspendedParticulates,TSP)、PM10和PM2.5。TSP是指可漂浮在空气中的、粒径一般小于100um固态和液态微粒的总称。TSP曾是中国唯一的环境大气气溶胶污染监测指标,现仍沿用,但主要用于作业场所粉尘的监测指标;PM10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lam以下的大气气溶胶粒子。大部分的PM10能够沉降在喉咙以下的呼吸道部位,因而PM10也称可吸入性颗粒物(respira

4、bleparticulatematter,RSP);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um以下的大气气溶胶粒子。PM2.5粒径小,更容易沉降于呼吸道中,同时由于许多致癌和有毒物质如苯并[a]芘等多富集在PM2.5上,因此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另外,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在大气中的浓度有很大的区别,PM2.5占PM10超过二分之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大气气溶胶粒子粒度分布各异,但都基本遵循以上规律大气污染的源解析相对于粗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对人体危害更大,输送距离更长,所以对PM2.5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PM2.5并非单一成分的

5、空气污染物,它是由来自各种不同的人为或自然污染源、具有大量不同化学组分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可变的大气污染物。大气气溶胶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水溶性无机盐、不溶性矿物质和含碳物质等,其中含碳物质包括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有机化合物及元素碳。研究不同地区或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气溶胶化学组成的一般特征,为大气气溶胶的源识别或源解析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污染源解析方法主要有三类:污染源排放清单法、扩散法和受体模型法。其中,受体模型被认为是现阶段最有价值的分析工具。该模型是通过测量源和大气环境(受体)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定性识别对受体有贡献的污染源并定量计算各污染源的分

6、担率。它包括化学质量平衡法(CMB)、因子分析法(FA)、目标变换因子分析法(TrFA)、显微镜法和化学.统计学方法等。其中的CMB是U.S.EPA推荐的用于研究PM10/PM25和VOCs等污染物的来源及其贡献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其系统软件已发展到第八个版本CMB8。以上模型又大致上可以分为3类:化学法、物理法和显微镜法。物理法主要是X射线衍射线(XRD)和轨迹分析法(trajectoryanalysis)。相对来说,化学法最为成熟。这主要归功于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的发展。显微镜法适用于分析形态特征比较明显的颗粒物,如单颗粒分析手段获得的单个大气颗粒物的类型、大小、数

7、量、形态、颜色、光学性质、化学成分等特征,可以用来直观地鉴别颗粒物来源,所得出的源解析结果比化学分析更具说服力。PM2.5的来源PM2.5的来源大致有三种:第一是直接以固态形式排出的一次颗粒物,它们在源与受体之间经历的变化很小,其环境浓度在总体上与其排放量成正比。PM2.5中的一次粒子主要产生于化石燃料(主要是石油和煤炭)和生物质燃料的燃烧,但在一些地区的工业过程也能产生大量的一次PM2.5,除此之外,一次粒子的源还包括道路扬尘、矿物质的加工和精炼过程。相对而言,建筑、农田耕作、风蚀等的地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