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案例

体育与健康案例

ID:44875223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01

体育与健康案例_第1页
体育与健康案例_第2页
体育与健康案例_第3页
体育与健康案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体育与健康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有氧运动》案例分析与反思张鹏飞案例:在某中学举行的秋季田径运动会上,一男生李某正在跑道上进行着高二年级男子5000米赛跑,跑到快4000米时,由于速度过快、体力不支,突然面色苍白,想停止,但要强的性格加之较强的意志力迫使他最终坚持完整个比赛,然而该生却突然晕厥过去,失去知觉,后来由老师和学生带去医院检查,经医生诊断为运动性损伤,是由于无氧运动持续时间过长造成的损伤,于是住院接受治疗。案例分析: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无氧运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所以很难持续长时间,而且疲劳消除的时间也慢。无氧运动是相对有氧运动而言的。

2、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新陈代谢是加速的,加速的代谢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人体的能量是通过身体内的糖、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代谢得来的。在运动量不大时,比如慢跑、跳舞等情况下,机体能量的供应主要来源于脂肪的有氧代谢。以脂肪的有氧代谢为主要供应能量的运动就是我们说的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发展已近半个世纪。大量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促进组织新成代谢,增强肌肉耐力等作用。关于有氧运动的判定,衡量的标准是心率。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钟的运动量为有氧运动,因为此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因此,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要求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周坚持3到5次

3、。这种锻炼,氧气能充分燃烧(即氧化)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所以说,如果体重超标,要想通过运动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像慢跑、骑自行车。有氧运动对中职生的身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经常参加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加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正确引导,向大学生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的有关知识,介绍有氧运动的一些常用方法技巧,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塑造大学生健壮

4、的体魄,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坚实的生理基础。有氧运动对于改善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有氧运动中,人体全身肌肉得到积极活动,各肌肉群向大脑传递的兴奋相应迅速增多,在大脑皮层形成大量的兴奋灶,使得情绪高涨。这种由生理而引起的心理上的满足和快感,在体育心理学上称为“运动愉快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当大学生在学业或生活上遭遇挫折或失败时,通过有氧运动可将自卑、忧虑、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及时宣泄出来,从而实现移情效应,减轻心理压力。教学反思:体育运动一定要科学合理。由其体育课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每次运动前需要有个热身过程即准备活动,活动关节韧带,抻拉四肢

5、、腰背肌肉。然后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进入适当强度的运动状态。热身,一般是指用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健身来使自己的身体渐入佳境,体温慢慢升高,心率提高,呼吸匀速变快。血液循环也更迅速,这样氧和养料就会被输送到心脏和肌肉,为你的运动做好准备,热身活动目的达到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身体微微开始出汗。热身的时间5~10分钟即可。天冷时,热身时间要长,并多穿些衣服。有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不热身就直接进入高强度的有氧训练,如果这样的话,由于心血管系统和肺部还都没有进入状态,体温也比较低,肌肉的柔韧性不好,就很容易造成损伤。另外热身之后再运动,感觉也会好一些,运动时间也可以更长。

6、换句话说,不热身就运动,更容易疲劳。运动强度应该适中。自我感觉是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包括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点心跳、周身微热、面色微红、津津小汗,这表明运动适量;如果有明显的心慌、气短、心口发热、头晕、大汗、疲惫不堪,表明运动超限。如果你的运动始终保持在“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心率距“靶心率”相差太远,那就说明你的锻炼不可能达到增强体质和耐力的目的,还需要再加点量。后发症状即运动过后的不适感觉,也是衡量运动量是否适宜的尺度。一般人在运动之后,可有周身轻度不适、疲倦、肌肉酸痛等感觉,休息后很快会消失,这是正常现象。如果症状明显,感觉疲惫不堪、肌肉疼

7、痛,而且一两天不能消失,这说明中间代谢产物在细胞和血循环中堆积过多。这是无氧运动的后果,你下次运动可就要减量了。在运动之后应该进行放松运动。有氧练习易于掌握,方法简单,不受场地、器材、季节性条件限制,是一种简便的大众体育锻炼方法。大学生应当积极参加有氧运动。与此同时,也应注重积极的心理健康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平台,完善心理素质,促成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