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中等名家谈书法标准

邱振中等名家谈书法标准

ID:44873456

大小:4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01

邱振中等名家谈书法标准_第1页
邱振中等名家谈书法标准_第2页
邱振中等名家谈书法标准_第3页
邱振中等名家谈书法标准_第4页
邱振中等名家谈书法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邱振中等名家谈书法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书法标准大家谈李一:在中国文化复兴进程中,如何建立书法的当代价值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如何区分书法的高低优劣,标准是什么?是书法界乃至文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书法的标准既有恒常性又有时代性,当代书法创作中出现了哪些涉及书法价值评价的新的因素?书法观念在当代发生了哪些涉及规律性的变化?哪些新形式值得肯定,那些不能提倡?当代书法有没有、应不应该有界限?如何建立书法的当代品评标准?在品评中应该坚持哪些具体标准?希望通过讨论,取得一些共识。张荣庆:从总的情况来看,中国书法在当代不可能也不应该断流。当代书法是传统的延续,今

2、后也会延续下去。现在尽管有人说过,当代书法的人文环境、生存状态和书人的知识结构与往古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作为最根本的,如手执蘸墨在宣纸上书写有一定文字内容的汉字,则基本上还是老样子。其二,也是尤其重要的,古人关于写字的游戏规则,至今还非常受用,为更多的学书者所乐意遵循。要想把字写好,古人的规则是,要必须长期不懈地下两样功夫,一是特别注重技法的锤炼,特别注重师承渊源,舍此便是瞎胡闹,涉及内容甚多,实践性极强,古人注重在技法高度下的综合变通,这就是字内功;二是特别注重修身养性.此所谓字外功

3、,前者称练字,因为字是手写出来的,也可以称之为练手,后者就是练心,在古人心目中,练心比练手更重要。因此,无论古今,字内功和字外功是学书成才的必备素养、必经之路,也是品评书之高低优劣的标准。品评有品藻、品味、鉴赏、评判、评价等含义,由来已久,均不外字内功和字外功。古人曾提出不少深刻的概念作为美学范畴,大多一两个字,如两汉时,就认识到心和手的关心的重要性。天然与功夫的概念出现于六朝。到唐代张怀瑙,立“神、妙、能”三等评价体系。纵观六朝以来,有关书家品评的史料,得票最高的张芝、钟惑、王羲之三家。唐太宗更把王羲之推

4、上书圣的宝座。于是,二王便成为众多书家师法的至高目标。我以为,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传统书法的品评标准也是当代书法的品评标准,前者完全适于后者。这个书法品评的标准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即恒常性,跟时代好像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近些年来,展览大兴,我看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大体上也是遵循上述书法的评价标准。不过,就当前书坛创作而言,仍存不人乐观的问题,主要问题是,至包全国展览获奖的作者,普遍存在功力不足和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学养的增进被忽视,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创新流为口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书协对评选标准的把握上,与

5、先前的相比,其实是降低了要求,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解决的办法无他,补课为是。然而很多人自以为功成名就,感觉良好,意识不到!有人说,当今书坛创作已经进入所谓“多元化”探索发展的时代,艺术上“多元化”总比一元化好。大家所持艺术观念不同,玩法也就不同,品评的标准则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大家各玩各的,最好不要唯我独尊,不要随意贬低别人。任何艺术都是有界限的,书法艺术的最低界限是书写不能脱离汉字,你可以玩过界限,但你别死乞白咧的往书法这边靠。刘守安:我想从“书法观念的变化”谈起。中国人的“书法”观念从古代到现代发生的最

6、重要的变化是“书法艺术”观念的逐步确立。在古代,“实用性”在书法中占主导地位,由现代至当代,汉字书写由硬笔而电脑,毛笔书写的实用性逐步弱化以至丧失,“艺术性”彰显以至凸显。由此“书法”作为“艺术”的“身份”日益鲜明起来。严格说来,只有实用性的产品才讲求“标准”,并且这标谁非常具体、明确、严格,无论是房屋还是汽车、服饰、食品、药品,其标准都是可以量化、可以检测的,标准的制订是与这些物质产品的“功能”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要使产品具备一定的功能,许多技术、材料使用必须达到一定的指标。所以说对产品功能的要求决定了产品

7、制造必须有“标准”。但艺术产品作为精神产品,其与一般物质产品最根本的不同是不具有实用性,因此也不具有一般的、物质的、物理性的、数量的标准。那么艺术是否有一个精神性的标准呢?似乎应当有,但“艺术”的另一个规定性又对此给予排斥:艺术是人的精神自由的表现,艺术家是“自由创造”的主体。既然“自由”、“主”、“个性”、“独特”等被强调为艺术的根本性质,那么“规则”、“共性”、“一般”、“标准”等就似乎不符合艺术规律了。“标准”讲求的是“共同性”,这个概念本身似乎是一个“硬件”,似乎应是不可逃避、不可逾越的。因此,各个

8、纯艺术门类似乎都未制订“标准”。例如似乎未听说“小说的当代标准”、“诗歌的当代标准”、“国画的当代标准”、“油画的当代标淮”等。“标准”这个概念在使用中容易“硬化”。文革中的“样板戏”实际是为戏剧确立“样板”,确定“标准”。“样板化”也就成了“标谁化”。《红灯记》中李奶奶、李铁梅衣服上的补丁的颜色、大小、位置都是确定的,这不符合艺术的规律。还有,我觉得“标准”似乎是偏重于“技术”性的概念,技术性的标准总是非常具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