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

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

ID:44872963

大小:4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01

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_第1页
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_第2页
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_第3页
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_第4页
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一、洋务运动1.概念: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为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曾国藩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的运动。2.内容:(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军(3)创办新式学堂3.历史作用:(1)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2)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带来了新的认识,使人们的眼界变得开阔。(3)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4.失败的原因:(1)具有封建性。(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2、(3)管理具有腐朽性。二、戊戌维新运动概念: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概念: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内,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2.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

3、动。3.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局限性的表现:(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惧怕人民群众。教训(1)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周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2)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三、辛亥革命1.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清末“新政”破产。(3)资产阶级革命派阶级

4、基础形成,骨干力量出现。2.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3.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乱了阵脚。(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5、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4)促使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5)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4.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主观上(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盱眙阿进行新

6、的探索,为中国探求新的出路。四、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第一种政治力量: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以后称官僚资产阶级)政治属性: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政治代表:北洋政府,国民党统治集团第二种政治主张(建国方案):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2.政治力量: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属性: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政治代表: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政治主张(建国方案):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三种.政治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政治属性:进步势力、

7、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建国方案):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且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五、五四运动1.历史条件:(1)新的社会力量在成长、壮大。(2)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2.历史特点:(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

8、动的结合,六、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到达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的红军。12日凌晨,爱国将领张学良、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2.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七、抗日战争1.抗日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