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847084
大小:1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31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2017学年高三下学期物理第九周晚练(周2)(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韩老师编辑高三物理第九周晚练题(周二)8.(2016·北京理综,23)如图8所示,电子由静止开始经加速电场加速后,沿平行于板面的方向射入偏转电场,并从另一侧射出。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加速电场电压为U0,偏转电场可看做匀强电场,极板间电压为U,极板长度为L,板间距为d。(1)忽略电子所受重力,求电子射入偏转电场时初速度v0和从电场射出时沿垂直板面方向的偏转距离Δy;(2)分析物理量的数量级,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在解决(1)问时忽略了电子所受重力,请利用下列数据分析说明其原因。已知U=2.0×1
2、02V,d=4.0×10-2m,m=9.1×10-31kg,e=1.6×10-19C,g=10m/s2。(3)极板间既有静电场也有重力场。电势反映了静电场各点的能的性质,请写出电势φ的定义式。类比电势的定义方法,在重力场中建立“重力势”的φG概念,并简要说明电势和“重力势”的共同特点。9.如图9甲所示,ABCD是一长方形有界匀强磁场边界,磁感应强度按图乙规律变化,取垂直纸面向外为磁场的正方向,图中AB=AD=L,一质量为m、所带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以速度v0在t=0时从A点沿AB方向垂直磁场射入,粒子重力
3、不计。图9(1)若粒子经时间t=T0恰好垂直打在CD上,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和粒子运动中的加速度a的大小;(2)若要使粒子恰能沿DC方向通过C点,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的大小及磁场变化的周期T0。10.(2016·石家庄市高三调研检测)如图10所示,在xOy平面内的第一象限内,x=4d处竖直放置一个长l=4d的粒子吸收板AB,在AB左侧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在原点O处有一粒子源,可沿y轴正向射出质量为m、电量为+q的不同速率的带电粒子,不计粒子的重力。5韩老师编辑图10(1)若射出的
4、粒子能打在AB板上,求粒子速率v的范围;(2)若在点C(8d,0)处放置一粒子回收器,在B、C间放一挡板(粒子与挡板碰撞无能量损失),为回收恰从B点进入AB右侧区间的粒子,需在AB右侧加一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求此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此类粒子从O点发射到进入回收器所用的时间。5韩老师编辑高三物理九周晚练题(周二)参考答案8、解析 (1)根据动能定理,有eU0=mv电子射入偏转电场时的初速度v0=在偏转电场中,电子的运动时间Δt==L加速度a==偏转距离Δy=a(Δt)2=(2)考虑电子所受
5、重力和电场力的数量级,有重力G=mg≈10-30N电场力F=≈10-16N由于F≫G,因此不需要考虑电子所受的重力。(3)电场中某点电势φ定义为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Ep与其电荷量q的比值,即φ=,类比静电场电势的定义,将重力场中物体在某点的重力势能Ep与其质量m的比值,叫做重力势,即φG=电势φ和重力势φG都是反映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仅由场自身的因素决定。答案 (1) (2)见解析 (3)见解析9.解析 (1)设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由牛顿第二定律得B0qv0=m,解得R=由题意分析可知粒子运动了3个
6、圆周垂直打在CD上,则可得3R=L联立解得B0=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5韩老师编辑(2)由题意可知粒子每经过一周期,其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其部分轨迹如图所示,粒子从A到C经历的时间为磁场变化周期的整数(n)倍即AB方向有L=2nRsinθAD方向有L=2nR(1-cosθ)联立得cosθ=,cosθ=1(舍去)即θ=60°,R=联立B0qv0=m得B0=(n=1,2,…)又因粒子的运动周期T===(n=1,2,…)由图可推得T0=,所以T0=(n=1,2,…)答案 (1) (2)(n=
7、1,2,…) (n=1,2,…)10.解析 (1)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①粒子打在吸收板AB的下边界A点,设粒子的速率为v1,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圆心在O1点,粒子的轨道半径r1=2d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qv1B=联立可得:v1=②粒子打在吸收板AB的上边界B点,设粒子的速率为v2,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圆心在C点,粒子的轨道半径r2=8d,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qv2B=联立可得:v2=由题意可得:射出的粒子能打在AB上,粒子的速度需满足:≤v≤(2)经过B点的粒子能够到达C点,设磁场
8、的磁感应强度为B5韩老师编辑′,由图中几何关系,粒子的半径r=(n=1、2、3…)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qv2B′=联立可得:B′=2nB(n=1、2、3…)粒子从O到B的时间t1==粒子从B到C的时间t2=T=×=(n=1、2、3…)故粒子从O到C的时间t=t1+t2=答案 (1)≤v≤ (2)2nB(n=1、2、3…) 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