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814365
大小:17.5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9
《北大戏剧与影视学两道真题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一)电影心理学电影心理学研究贯穿着电影理论发展的历史,不同的是,经典理论主要运用感知心理学和完形心理学(格式塔)进行研究;现代理论则主要运用精神分析学进行研究。1.雨果•闵斯特堡:德国著名心理学家,于1916年发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是电影心理学的奠基之作,首次从电影心理学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闵斯特堡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观影机制入手,考察了电影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其中纵深感和运动感是影像感知的最基本层次,纵深感是指观众意识到银幕是个平面
2、,但是“平面性质的知识绝不排斥深度的实际感知”;而运动的暗示,我们是通过自身的心理机制创造纵深和连续性的。还研究了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他认为,电影是一种心理学游戏。机械地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电影并不存在于银幕上,只存在于观众的头脑里。闵斯特堡还用心理学的方法探讨了电影的心理根源和特征,从电影的经验的感知入手,论证电影是一门艺术。他对电影的似动现象和深度感按照格式塔的“整体构成”原理进行了心理学的解释,认为影像的运动学和深度感不仅产生于观众的心理机制(如视觉暂留现象),还依赖于特殊的内心体验.即把各个画
3、面组织成更高层次的动作整体的心理过程。2.鲁道夫•阿恩海姆作为重要的格式塔学派成员,于1932年在德国出版了关于电影理论的专著《电影作为艺术》。阿恩海姆虽然对黑白无声电影的偏爱,使其排斥技术进步,反对有声和彩色电影。没有搞淸楚自然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不仅在于技术手段:不懂得电影艺术美学特性中逼真性与假定性的辩证关系。但是瑕不掩瑜,他在视觉艺术的研究上堪称成绩卓著。他不仅从格式塔派心理学(或称完形心理学)的立场出发,十分周密地分析了无声电影的艺术手段的一系列特点,严厉驳斥了电影不是艺术的错误观点,详细论证了电影并不是机械
4、地纪录和再现现实的工具.而是一门崭新的艺术。而且通过电影与现实的差别来论证“电影作为艺术”的,提出“部分幻觉”理论,影像的感知方式与现实的感知方式存在区别,正是这些差别才给电影提供了各种艺术手法,创作者可以“艺术地运用”这些差异。另外,他对无声和黑白电影进行了十分精彩的论述和分析,虽是对苏联蒙太奇学派和卓别林等无声电影大师的作品进行了分析,但实际上是对无声电影的实践经验作了理论总结,而且往往从心理学角度阐释;阿恩海姆对电影视觉画而和视觉表现手段的研究十分精辟,对电影技巧的分类研究为后来的电影语法理论奠定了基础。(二)电
5、影文化学贝拉•巴拉兹:匈牙利的一位社会学家,是第一位全面探讨电影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第一位系统探讨电影文化和电影美学的学者。代表理论著作有《可见的人类:论电影文化》、《电影的精神》、《电影关学》(又译《电影文化》);其屮《电影美学》最有影响。主要观点:①电影具有群众性;②电影是独立的艺术,是新的文化;③提出“认同”论;④提高群众对电影的鉴赏能力,加强对电影的艺术研究,电影艺术应当进入大学校园。(三)先锋派电影运动(见世界史整理)二、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苏联电影美学理论:真题:苏联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异同。蒙太奇学
6、派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以爱森斯坦、库里肖夫、普多夫金为代表,创立了电影蒙太奇的系统理论,并将理论的探索用于艺术实践,构成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有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不同处:(1)爱森斯坦强调蒙太奇表现斗争和冲突,通过冲突表现新的概念,一种完全不同于这两个镜头本身的新的质,也就是1+1>2;普多夫金的理论强调了电影的叙事性,即通过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通过对情节和事件的分解组合,再现情节和事件,使蒙太奇成为剧情片段的连续,从而加强电影的叙事力量。(2)在效果呈现上,爱森斯坦注重隐喻。他早期的“杂耍蒙太奇”和后来
7、的“理性蒙太奇”都强调一种隐喻,希望通过镜头组接产生概念代替艺术形象,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即通过某种电影语言及其形式阐明思想;普多夫金认为蒙太奇就是要揭示出现实生活中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辩证思维的过程。蒙太奇的运用则显示出导演观察生活、分析观察结果并对之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基于这种思考,普多夫金创立了“联想蒙太奇”,具有很浓的诗意和抒情因素。“联想蒙太奇”把没有物质联系但却具有十分密切主题联系的视象并列起来。这种手法一般只能在影片的局部使用,而不能用它来统一全部镜头。(3)爱森斯坦认为理性蒙太奇是对现实的哲学理解,主张
8、通过蒙太奇的象征、隐喻等功能来启迪观众的思考,通过理性电影来揭示生活的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普多夫金则强调心理因素,他认为影片应该感染观众、交流情感,主张影片的艺术效果应同观众的心理保持一致。总之一句话概括,在世界电影史上甚至电影语言的变革方面,爱森斯坦是解构革命的颠覆,而普多夫金是传承的、温和的、抒情的。相同处:两者都十分强调蒙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