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812043
大小:31.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9
《“愚公移山”的精神还要发扬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愚公移山”的精神还要发扬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当今的现实意义。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驳倒错误观点并摆出自己的观点的写法。3、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驳倒错误观点并树立自己观点的。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驳论文的写法,多种论证方法。难点: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现代意义。三、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愚公移山》这篇课文,还记得课文里的那个愚公吗?回顾《愚公移山》课文内容: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道
2、路阻塞,进进出出要走很远的路。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来商量铲平大山,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怎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愚公于是带领三个儿子,凿石头,挖泥土,用土筐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满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河曲有一个叫智叟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这么大的岁数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拔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
3、的地步,竟然比不上寡妇和小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呢?”河曲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二子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愚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愚公移山的精神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
4、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千百年来,这种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段时间内,特别是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时期,有些人对“愚公移山”精神产生了怀疑,认为“愚公移山”精神,盲目自大,不实事求是,夸大了个人的能力,认为不要再发扬这种精神。本文《“愚公移山”精神还要发扬》对这种说法进行了有力的批驳,让我们来一起看看何北仁的一篇驳论文《“愚公移山”精神还要发扬》。二、驳论文概念我刚才说,这是一篇驳论文,那么什么是驳论文呢?概念: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叫驳论
5、文。驳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说理方式,所谓驳论,是用事实或道理驳对方的言论,证明它是错误的,从而表明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正确看法。写驳论文章,首先要把对方的言论摆出来,然后才能有的放矢,针锋相对地加以驳斥。其次,要选好批驳的“突破口”。要仔细研究对方观点的实质和要害。第三,选择合适的批驳方法。步骤:树立靶子——分析批驳——得出结论(1)树靶:摆出对方错误观点(2)分析批驳:运用三种批驳的方法分析批驳,批驳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驳论点,即证明对方观点是错误的;驳论据,证明对方论据是虚假的;论据不真实、不充分、驳论证,就是通过批
6、驳对方的错误论证过程来驳倒论点。论证过程不严密、出现偷换概念、转移论题等情况。三种方法中驳论点和驳论据比较常用。(3)得出结论:指出靶子观点的错误,树立新的观点。需要注意的问题:立论性文章和驳论性文章的区别立论性文章侧重于立,但并非单纯的立,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的正确,常常对相反的论点加以反驳。驳论性文章侧重于驳,但不是单纯地驳,不可避免地要提出自己的观点。所以立论和驳论是相互结合的。三、文本分析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快速阅读一下课文,一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本文运用辩证的观点,批驳了“愚公移山的精神已经过时”的错误观点,正
7、本清源,否定过去错误的做法,还愚公移山精神的本来面目,论证了“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需要进一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的论点。本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摆出对方错误结论,并揭示了错误的认识过程。开头指出在现实中有人把工作中的某些“左”的错误说成是受了北山愚公的影响,有些人认为愚公是:(1)头脑僵化、靠“凭空的幻想”而“逆天行事”的人;(2)他的热心肠“只能算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小生产者的“狂热””却认为智叟:智叟的意见却是比较实事求是的。最后得出结论: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北山愚公的那种
8、“精神状态”要不得,智叟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却不可少。这种结论和我们对“愚公移山”精神的一贯看法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有些人在得出了这种结论之后,为了追本溯源,去“考之”。接着,作者指出对方错误的认识过程,本末倒置——先定结论,再去“考之”,这样的结论有些靠不住。这就使错误的观点失去可靠的论证支持,是通过驳对方的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