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

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

ID:44781817

大小:17.80 MB

页数:826页

时间:2019-10-28

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_第1页
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_第2页
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_第3页
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_第4页
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冶金物理化学参考书目梁连科,冶金热力学及动力学,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89黄希祜,钢铁冶金原理(修订版),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傅崇说,有色冶金原理(修订版),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车荫昌,冶金热力学,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89魏寿昆,冶金过程热力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韩其勇,冶金过程热力学,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陈永民,火法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李文超,冶金热力学,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第一章绪言1.本课程作用及主要内容1.1地位冶金专业平台课之一。以普通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化学为基础。与物理化

2、学相比,更接近与实际应用。目的:为开设专业课和今后的发展作理论准备。1.本课程作用及主要内容火法冶金特点:一高三多1.本课程作用及主要内容1.2作用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应用到冶金过程中,阐明冶金过程的物理化学规律,为控制和强化冶金过程提供理论依据。为去除某些元素保留某些元素而选择合适的冶炼条件(温度、气氛)。例如炼钢过程。此类问题将由本课程解决。1.本课程作用及主要内容注意:由于高温的特点,宏观测定难度大,微观就更难,有时只能使用常温数据外推,误差较大。本学科尚在不断完善发展中。应学会灵活应用,依据冶物化理论,创造有利反应

3、进行条件,抑制不利反应,提出合理工艺流程。1.本课程作用及主要内容1.3冶金实例1.3.1高炉炼铁(a)炉顶煤气成分:N2、CO、CO2,少量H2、CH4N2<50%,CO(20~25%)、CO2(22~17%)CO+CO2(42~44%)CO为还原剂且属有毒气体,希望能够在炉内100%消耗。无法实现的原因:存在化学平衡。1.本课程作用及主要内容1.3冶金实例(b)矿石中含有Fe、Mn、S、P、Al、Mg、Ca等多种元素,但被还原量却不同:原因:氧化物稳定性问题(c)S、P的去除炼钢、炼铁过程分别去除P、S原因:反应条件是否适宜。1

4、.本课程作用及主要内容1.3冶金实例1.3.2炼钢奥氏体不锈钢冶炼:去C保Cr。特种冶金(二次精炼)真空脱气,矿石中含有Fe、Mn、S、P、Al、Mg、Ca等多种元素,但被还原量却不同。原因:氧化物稳定性问题。1.本课程作用及主要内容1.3.3有色冶金炼铜:氧化→还原→电解去铁Cu2S→Cu2O→Cu湿法:电解过程,电化学,ph-电位图浸出,萃取过程熔盐电解等等1.本课程作用及主要内容1.4主要内容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转化;第二定律:反应进行的可能性及限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能达到。1.4.1冶金热力学主要为第二定律工具:等

5、温方程式正向逆向平衡测定计算(查表)CP→K(0)CP→=A+BT估计值统计热力学1.   本课程作用及主要内容1.4.2冶金动力学研究过程的机理(反应机制)和限制环节提出一系列模型,找出结症对症下药:提高其反应速度或减缓反应速度。1.   本课程作用及主要内容1.4.2冶金动力学与物理化学的差异:物化:只是单相中微观的化学反应,也称微观动力学;冶金动力学:对多相,还伴有传热、传质现象,为宏观动力学;一般说来,由于高温,所以化学反应速度快,多为扩散为限制行环节;现状:数据不全,误差大,模型的适用性差。1.   本课程作用及主要内容2

6、.冶金物理化学的发展2.1国外1920~1932年,黑色冶金中引入物理化学理论;1920年,P.Oberhoffer(奥伯霍夫)首次发表钢液中Mn-O平衡问题的论文;1925年,FaradySociety(法拉第学会)在英国伦敦召开炼钢物理化学学术年会。1926年,C.H.Herty(赫蒂)在美国发表《平炉炼钢过程中C、S、Mn等元素变化规律》论文,且专门领导建立一个研究平炉冶炼过程问题的小组。1932年,德国R.Schenk发表专著:钢铁冶金物理化学导论(PhsicalChemistryofSteelManufactureProc

7、esses)其他:德国的Korber和Olsen等。2.   冶金物理化学的发展2.1国外冶金物理化学体系:1932-1958创立J.Chipman(启普曼),逸度和活度理论1926年毕业于加里福尼亚大学,物理学博士;1932年发表H2O,CO2,CO,CH4的自由能及在冶金学上的意义(密西根大学,研究工程师);193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师;1942年出版《1600℃化学》一书;1948年发表《金属溶液的活度》论文,奠定了活度基础;1951年出版《碱性平炉炼钢》一书。2.   冶金物理化学的发展C.Wagner1952年出版《合金热

8、力学》提出活度相互作用系数,使活度更加理论化;1958年出版《炼钢中的动力学问题》创立较完整的冶金动力学研究体系;S.Darken1953年出版《金属物理化学》,较系统地论述了“冶金动力学及热力学”问题2.   冶金物理化学的发展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