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家乘》--第02编--蒙氏渊源

《蒙氏家乘》--第02编--蒙氏渊源

ID:44753600

大小:9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8

《蒙氏家乘》--第02编--蒙氏渊源_第1页
《蒙氏家乘》--第02编--蒙氏渊源_第2页
《蒙氏家乘》--第02编--蒙氏渊源_第3页
《蒙氏家乘》--第02编--蒙氏渊源_第4页
《蒙氏家乘》--第02编--蒙氏渊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蒙氏家乘》--第02编--蒙氏渊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蒙氏家乘第二编蒙氏渊源第一章蒙氏家族探源第一节蒙姓渊源蒙姓得姓历史悠久,距今约5000年的历史。蒙姓的来源较为复杂,其中较有影响的一些大多由地名或国名、山名而来。蒙姓源自蒙双,始祖高阳氏。蒙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志··姓氏篇》。据资料记载,蒙姓主要有以下几个历史来源:第一个渊源:源于高阳氏,出自远古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上古时候,人文始祖黄帝是著名的氏族联盟首领,他的一个孙子叫做颛顼,后来也是著名的部落首领,即“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据《路氏疏仡(ge,yi)记》、《元和姓纂》、《姓氏考

2、略》、《姓源》所载,在夏王朝的时候,夏朝的君主敬重古代的伟人,就把颛顼高阳氏的后代分封于蒙双城(即庄周所居之地,故城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蒙阳县西南),为诸侯蒙,春秋鲁邑,其后代便以国名为姓,称蒙双氏、双蒙氏,后简改为单姓蒙氏和双氏,世代相传至今,并尊高阳氏为得姓始祖,这是今天蒙姓的最早起源。《姓纂》云:高阳后,封以为蒙双,有蒙氏、双氏。罗泌云:颛顼之后有蒙氏。第二个渊源:出自周朝掌管蒙山之官东蒙主,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周武王灭商建国后,实行分封制。朝廷在当时蒙山颛臾国(在今山东沂蒙地区,蒙阴县南)设立祭坛,替周天子祭

3、祀蒙山之神,并设有专门管理蒙山、主持祭祀蒙山的官员,称为东蒙主。东蒙主的后裔子孙中,世代居于蒙山承袭东蒙主之职,遂以山名为姓氏,称蒙山氏、东蒙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蒙氏、东氏、山氏,世代相传至今。据《风俗通》、《通志·氏族略》记载:东蒙主以蒙山为氏,蒙山氏之后有蒙姓。秦有将军蒙骜,生武,武生恬,皆仕秦。第三个渊源:唐代开元年间赐南昭王皮逻阁姓蒙,名归义,唐时封为云南王,为父子联名,哀牢之后代,居于蒙舍州,其后裔进入中原,定居于安定等地(今甘肃省定西一带)。后裔子孙多以原国名“大蒙国”为姓氏,称蒙氏,世代相传至今。第四

4、个渊源:以食邑为姓。据《路氏》所载,楚国有人以蒙(今湖北荆门西之蒙山)为食邑(楚大夫食采),后来也以蒙为姓,从而成为另一支蒙姓人。(据《元和姓纂》记载,时间在夏初)。第五个渊源:出自明朝初期巫氏族人,属于避难改姓为氏。始祖原为福建黄连镇的巫罗俊。明洪武年间,巫宁保于明洪武十八年在广东兴宁为官,因犯案逃至江西于都长河堡西山定居,生子巫万承(蒙万承),遂改为蒙氏,世代相传至今,并以将其正式定入八修“昌远堂”蒙氏族谱中。巫万承(蒙万承)生三子:蒙念四郎、蒙念五郎、蒙念六郎。第六个渊源:源于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我国

5、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数少数民族在与汉族长期交流中被同化,随汉族习惯来命姓,这种情形在姓氏学上称之为“变姓”。蒙姓同其它姓氏一样,也融入了其它民族的血液。元朝时,蒙古人统一中国,由于一些原因,有不少人改姓蒙古(复姓蒙古氏),后来随着元王朝败退漠北以及时间之推移,其子孙逐渐以单姓“蒙”为氏,这些蒙姓主要分布于我国内蒙古、北京、河北等地。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蒙古尔济氏多冠以汉姓为蒙氏、孟氏。今壮族、苗族、瑶族、水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蒙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

6、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蒙氏,世代相传至今。蒙氏的由来,综上所述,有多种说法:一说源自高阳氏,为颛顼后裔;二是以官职命姓;三是赐姓;四是由食邑为姓;五是由复姓过渡而来;六是改姓而来。第二节蒙姓始祖蒙姓始祖据记载主要有高阳帝、蒙双、东蒙主、巫万承(蒙万承)等。高阳帝:蒙姓中国人是黄帝的直系后裔,许多姓氏古籍都有详尽的记载。根据《路氏疏仡记》中记载,蒙姓是高阳帝的后代,高阳氏距今大约有4500年的历史,他是黄帝轩辕氏的嫡孙,即“五帝”中的颛顼。蒙双:《姓氏考略》上说,高阳氏的后代被封蒙双,有蒙氏,双氏。蒙氏是先

7、秦时期赫赫有名的家族。望族居于安定郡,即现在的甘肃陇东和宁夏西部一带。蒙氏后人奉蒙双为蒙姓的始祖。东蒙主:周朝时,负责蒙山(今山东沂蒙地区,蒙阴县南)祭祀,后人以蒙为姓。蒙万承(巫万承):明洪武年间,巫禧族派第四房巫景茂,配袁氏生四子:巫仲兴、巫贵兴、巫宁保、巫必子。移江西省安远县长河堡,巫宁保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参与兴宁户房吏,因事戌滇南涉及其弟巫贵兴、巫必子,逃往江西安远县长河堡,所遗田产尽粥,用费结绝军丁,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巫发、巫成、巫新拆立民户各当差。巫贵兴,字法贵,迁江西安远县

8、东营脑(现属于都县盘古山镇人和村),生子巫万承,从此隐姓埋名改姓为蒙氏。巫万承(蒙万承)生三子:蒙念四郎、蒙念五郎、蒙念六郎;蒙念四郎迁广东省仁化恩村,其裔有居海南岛、香港等地。蒙念五郎传至三十一世蒙信立、蒙信可迁江西南康龙华乡上下蒙村。蒙信举仍居于都人和村,蒙念五郎之后裔有迁宁都县赖村乡蒙坊,广州市城内外和汕尾等地。蒙念六郎则迁广西各县、市。蒙归义:系承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