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749738
大小:708.50 KB
页数:125页
时间:2019-10-27
《桐梓旅游规划(评审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桐梓县旅游发展规划说明书(2007年—2020年)绪论一、规划性质本规划为旅游发展规划,是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中关于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根据桐梓县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趋势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作的规划。二、规划任务本规划将制定符合桐梓县旅游发展实际又切实可行的旅游业发展战略,以及实施和实现这一战略的具体方案。规划从旅游发展与市场竞争的大趋势着眼,从贵州省和遵义市区域旅游资源与目标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切合点着手,综合平衡旅游产业各要素的功能组合和有效配置,谋划
2、构建2007—2020年桐梓县县域范围内旅游发展的宏观框架,明确桐梓县旅游区功能划分与旅游产品开发的时间序列与空间布局,提出发展桐梓县旅游产业的战略目标、步骤与发展思路、保障措施,并提出近期行动计划。三、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全县国土总面积320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北纬27°57′-28°54′,东经106°26′-107°17′,辖16镇7乡1民族乡。四、规划依据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国家有关标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
3、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旅游局《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国家旅游局《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国家旅游局《星级饭店客户用品质量与配套要求》3、政策法规及其它有关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9号)◇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国务院《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10—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中共贵州省
4、委、省政府《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2]20号)◇《贵州省旅游业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及《贵州省经济公路规划》、《贵州省旅游公路规划》◇遵义市、桐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遵义市旅游发展规划》、《桐梓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关规划五、规划年限及分期为与桐梓县的国民经济计划期相衔接,本规划为15年远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其中2007年~2012年为规划近期,是桐梓县旅游产业的初级阶段;2
5、012年~2017年为规划中期,是桐梓县旅游产业发展阶段;2017年~2020年为规划远期,是桐梓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腾飞阶段。六、规划成果本规划成果包括桐梓县旅游发展规划《文本》、《说明书》与图件。第一章桐梓县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第一节区域自然地理一、概况桐梓县位于遵义市北部,东经106°26′-107°16′,北纬27°57′-28°54′。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素有“黔北门户”“川黔锁钥”之称。东邻遵义市正安县,南接绥阳县及遵义市汇川区,西界仁怀市和习水县,北靠重庆市綦江县、万盛区及南川县。桐梓是华夏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距今20万年
6、前,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着原始人类名播中外的“桐梓人”。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2年),在县境中部置夜郎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桐梓县,隶于四川布政使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随遵义府改属贵州省至今。高速公路联结县城所在地娄山关镇南距省会贵阳市193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43公里,北距重庆188公里,2006年末,全县辖16镇7乡1民族乡,228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有汉、苗、回等18个民族,近14万户,67万人口。南北最长81公里,东西最宽处52公里,幅员总面积32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6万亩。二、自然条件1、地质地貌本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北与新华夏构
7、造体系第三沉降带的四川盆地连接,南与古生代的“黔中隆起”相衔。全县基本上呈中山峡谷地貌,间有少许山原、深丘、宽谷及山间盆地,大娄山脉主脉蜿蜒于东部,其支脉蒙山横亘县境中部。桐梓、松坎、羊磴三条河系的强烈切割,构成沟壑纵横,坡陡谷深的奇特地貌景观,县境最高峰狮溪镇柏枝山的南牛角寨海拔2227米,与渝南川县金佛国家自然保护区紧邻,最低坡渡镇羊磴河入渝处,海拔310米,相对高差1917米。2、气候境内属中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相侵、夏无酷暑相扰、气候宜人、雨热同季、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地貌形态复杂,气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