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729772
大小:34.5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6
《幼儿坐姿儿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坐姿儿歌:头正、身直、肩平、臂展、足安握笔姿势儿歌:一指二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小指头跟着。写字姿势儿歌:老大老二对对齐,两指中间留空隙。指离笔尖一寸远,一拳一尺记心间。保持卫生儿歌:垃圾废纸装进箱,地面保持洁又亮。室内卫生人人讲,良好习惯早养成。爱惜用品儿歌:拼音本,手中拿,它帮我们学文化。不乱撕,不乱画,认真写字人人夸。课前准备儿歌:铃声响,进课堂,文具书本摆正当。身体坐正看前方,专心致志来听讲。课堂纪律儿歌:上课首先坐整齐,集中精力认真听。回答问题先举手,声音洪亮人人爱。课间活动儿歌:课间活动真有趣,大家都来做游
2、戏。不推不挤不打闹,人人安全要做到。拼音字母儿歌:拼音字母用处大,帮认字,帮读书,还帮你说普通话,不会写字拼音代,看谁学得顶呱呱。【家长必读】那些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的孩子文/魏智渊有些事懂得,但懒得说,因为太普遍了!但最近连续三个家长(不同学校)跟我反映自己孩子的问题,而问题又如此相似,有点坐不住,就在这里说几句。1第一位家长问:“老魏,你说孩子总是一边听讲手里一边玩东西,但是老师要求做示范的时候他还举手,也能做到跟读跟唱,我怎么跟他去沟通,我怎么才能叫他改掉这毛病呢?又不能再批评了,因为我知道我对他的批评现在也没用,鼓励
3、也没用,您有好办法么?”我就回了两个字:“别管。”老师向家长频繁地反映这类情况,把它当成“孩子的问题”。但实际上这根本不是问题,如果一定要看成问题,也是“老师的问题”。但家长不假思索地赞同老师并感觉到焦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因为家长和老师拥有共同的观念背景,都认为,一个好学生,就是应该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一丝不苟地听老师讲课的学生,一旦背离了这个标准,就应该坚决地加以纠正。那么我想问,老师们参加教师培训时,家长们参加各种讲座时,有没有做到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标准呢?如果我们做不到,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
4、毕竟,理论上讲,我们的自控力远远超出了孩子。我们成人去听讲座(相当于听课),遇到乏味的或已经被理解的内容,会走神,打哈欠,玩手机,心不在焉,坐姿也非常松散。但哪怕在心不在焉的情况下,我们也仍然在“听讲”,只是演讲者所讲的东西,不值得我们全神贯注,我们只要分出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注意力就明白了,那么另外的注意力就空闲了,自然就用于一些“小动作”了。而一旦演讲者讲到关键处(有干货了),通常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坐端正了,手里的小动作也停下来了,因为大脑提醒我们,要把更多的甚至全部注意力投注到这些信息上来。我想说什么意思呢?我想说的是
5、,一边上课一边玩东西,你以为他没听,其实他一直在听,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反应。把一种自然的反应当成问题并进行纠正,这本身是不自然的和粗暴的。但老师为什么会耿耿于怀?因为老师感觉不舒服,老师喜欢整齐划一的班级,这样有成就感,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而任何不整齐的行为,都是对老师的一种潜在的挑战(至少老师是这样理解的),所以老师必须去平息它。当然,老师不会这样去说,老师会说,孩子这样做对孩子自己不好,这是习惯问题。老师还会说,他“影响了周围同学”。2我在讨论一个具体问题,这个具体问题有自己的要素,问题换了,理解就变了。而这个具体
6、问题背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问问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普遍现象,那些一边玩笔一边听讲的学生,往往是班里最聪明的一批学生?现在的学校教育是这样的:一方面,它给了孩子太多任务,学不完的内容,做不完的作业;另一方面,这些任务是低挑战和无限重复的,并且是无意义的,老师强调的,只是作为工具的意义(它是升入更好的学校的工具)。这导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一方面强调学习内容很多,时间不够,另一方面,课堂是没有深度和高度的,孩子快速发展的大脑,被充斥着大量无意义的死记硬背和机械操练的东西,但是得不到真正渴望的营养:挑战,以及有意义的事物。(
7、南明教育,原新教育研究中心的课程恰恰在这方面贡献巨大)换句话说,孩子在被填鸭,但是所填的内容是没营养的,孩子仍然是饥饿的。可怕的是,饥饿到一定程度,孩子就感觉不到饥饿,麻木了,被饱腹感欺骗了。那些聪明的孩子,是在课堂上分配较少注意力(其实也不需要做大量练习)就能够领会教学内容的孩子。他们像一台无比机敏的机器,会无意识地在课堂上调整自己注意力的分配量。老师讲得精彩,课堂更具挑战性,他们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和持久,老师讲得不够精彩,或课堂进入到相对舒缓的环节(毕竟课堂是有节奏的,不可能一直维持高挑战),孩子的注意力就会重新分配。
8、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必要的休息。如果孩子在一些挑战不够的内容上,都投注了全部的精力,那么遇到高挑战的内容,孩子的精力从何而来?如果对孩子的这些无意识的休息行为进行过多和高强度的纠正,会导致一些可怕的后果:1.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损伤,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更依赖于外部评价来作为自我评价的尺度。2.孩子会有两种反应,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