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

ID:44719456

大小:7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6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_第1页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_第2页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曾璐璐(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引言顺序量表的建立方法有两种,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的特点是一次性地将需要比较的刺激全部呈现给被试,请被试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刺激排序。主试将多个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列顺序量表。对偶比较法则是把所有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最后按每个刺激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作一个顺序量表。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5种图片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

2、列法制作心理量表。2.方法2.1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大学本科学生五名,20岁,女生。2.2仪器5种不同的图片2.3程序(一)对偶比较法(1)按台阶式或斜线式排除呈现刺激的顺序。(2)给被试如下的指导语:“我每次都给你看两张图片,请你告诉我你喜欢哪一张,最好能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一张。”(3)按预定的顺序呈现各对图片,每次都要将两张图片同时放到被试前的桌面固定位置上,一左一右。被试的反应要记到记录表相应的位置上。(二)=等级排列法(1)排定呈现5种图片的顺序。(2)给被试如下的指导语:“这里有5张不同颜色的图片,要求你按自己喜爱的程度排一个顺序。这个实验无所谓对错,只要你能按自己对某种

3、物品的爱好程度排顺序就行。”3.结果表1对偶比较法的实验结果和具体运算过程ABCDEA—BB(B)—CC(C)B(B)—DD(D)B(B)C(C)—EE(E)B(B)E(C)E(E)—第一轮04213第二轮04312总计C08525P=C/2(n-1)010.6250.250.625C'=C+119636P'=C'/2n0.10.90.60.30.6Z0.305-0.6740.305Z'-1.2811.281名次51242表2等级排列法的实验结果和具体运算过程图片评判者ABCDE132154251432312354451243等级总和1.46101713平均等级(MR)3.51

4、.52.54.253.25平均选择分数(Mc=n-MR)0.52.51.5-0.250.75P=Mc/(n-1)0.170.830.5-0.0830.25M'c=Mc+0.51320.251.25P'=M'c/n0.250.750.50.06250.3125Z-0.9540.954-0.000-0.674Z'-1.555名次412534.讨论等级排列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在本次实验中,首先,4名被试均为大学本科女生,由于最终的顺序排列取决于所有被试的平均等级,因而本次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

5、上代表大学本科女生对本次实验5种图片的爱好程度。然而,对于非大学本科生或男生群体,这次实验的测定结果并不一定能与之真实结果相吻合。其次,由于每一个被试只进行一次排序,所以等级排列法对被试的利用率不高,且难以排除被试在唯一一次排序中的各种随机误差,如:被试要在较短时间内对图片进行排序,如果对于两张甚至多张图片被试都没有分明的喜好程度以排序,但被试还是会排出一个顺序,然而,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有其他的排序机会,被试很容易出现不同的排序结果。此外,被试当时的心情或外部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

6、比较,并作出判断。显然,对偶比较法这一特征很好地弥补了等级排列法的不足,即对偶比较法让被试对一张图片与其它图片多次进行比较选择,从而避免了等级排列法中每一被试只进行一次排序因而对被试的利用率不高及在唯一一次排序中的各种随机误差的不足。然而,对偶比较法也有不足之处。首先,这种方法仅仅是针对一个被试进行测量,得到的结果尚不能直接推广到更大的人群。此外,这一方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方法,而这一量表模型要求对偶比较是可传递的。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基本符合这一要求。本次实验,通过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测得的对实验材料的排序分别为4、1、2、5、3和5、1、2、4、2。可以看出,测得的结果较为

7、相近,有些图片的排列顺序完全相同,有些也只是上升或下降一位。我们分析产生这一现象是被试的原因。因为两种方法的被试都为大学本科女生,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都较为相同或相似,有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推测她们的审美观也较为相似。但这也只是一种情况,如果对偶比较法中的1名被试与等级排列法中的4名被试的审美观迥然不同,那么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就很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排序。本实验的误差较少,基本都为实验方法自身不足所带来的误差,前面的内容中已讨论过,这里不再赘述。5.结论6.参考文献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北京: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